一天梳理几万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病毒“侦探”与时间赛跑
电话响了,黄畅科揉了把脸,接起电话。任务来了,又有新增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病例。
自广州市荔湾区又一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以来,市公安局立即指令各区公安分局迅速集结精干警力驰援荔湾,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民警黄畅科正是其中一员。
他们被称为跟病毒“赛跑”的人,也被称为病毒“侦探”,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全力支撑卫健等职能部门上追源头,下拓密接。
电话那头的声音告诉黄畅科,尽快找到密切接触者,“越快越好”。
放下电话,黄畅科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他说:“广州是一座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慢一秒,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就大一分,得赶紧弄。”按照国家规定,个案调查表要尽可能于24小时内完成,而这一次,时限被压缩到了4小时。
一部分流调人员立刻出发,赶往现场,面对面向患者提问。而另一部分流调人员,则需要通过大数据系统等各种调查手段进行查找。这些信息会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为寻找病毒源头和阻断病毒传播提供数据支撑。
“说白了,流调就是找上家、找下家、摸清轨迹。”黄畅科解释,“上家是传染源,看有没有控制住,下家是疫情可能播散的范围,要提前采取行动。”
最终,黄畅科和同事们初步锁定了200多人,包括患者确诊前“接触”过的家属、医生、同行者,甚至还有清洁工,以及一个向她问过路的人。
从一个感染者找到一群密接者,这会形成一个枝干。幸运的话,流调队员能顺着一个个细枝末节找到主干,从而追根溯源。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十分详细地描述出自己的行程轨迹,流调队员需要通过大数据来拼凑完整的链条,并形成详细的流调报告。
每天,负责研判工作的组员会把当天所有的流调报告梳理出来,最多的一天有几万条。通过这些报告,疾控中心可以迅速找到疫情传播的特点和关键点。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追踪、排查、隔离、管控,就能及时阻止疫情的扩散。
黄畅科说:“我们就像一群织网的人,编织的信息越准确,越详细,网眼就越小,病毒就越难通行,大家也就越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汪棹桴
通讯员王旭邱礼宏
新闻推荐
穿隔离服爬9层楼 入户采样15000余例 广医肿瘤医院核酸采集应急服务队深入防疫第一线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任宣)“关键时刻,只有亲身站上前线,才感到心安。”集省人大代表、共产党员、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