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忙忙碌碌, 我也不知道送伞送灯的都是谁”

新快报 2021-06-02 01:19

(作者:志愿者张丹萍)

1

我好几个朋友都去做了志愿者,帮助广州市民做核酸检测,我上网登记的时候吓一跳,志愿者最高年龄限制是50岁,我差点就超标了。

下了一天的雨,手机也没响,并没有人打电话给我安排工作,而群里的其他志愿者似乎都到岗了。

傍晚,我看见电梯里贴着通知,小区楼下有个检测点。于是晚饭时,家里人都还没坐定,我就盛了一碗米饭先吃起来了,阿姨都奇怪,“你不是不吃碳水吗?”我晚上戒“碳水”很久了,但今天有一种要干大事的心情,所以我一副“不想和你们解释”的表情,埋头猛吃。

晚饭后,下楼绕过排队的人群,我径直进到防护区旁边,隔着隔离线靠近一个穿着志愿者荧光马甲的人小声说:“我是志愿者,谁可以分配任务给我啊?”

那个志愿者手里拿着印着二维码的纸牌,正教队伍里面的人如何扫码,声音完全是哑的。她回头也小声对我说:“去居委会领衣服。”

接上头啦!

领了衣服,恰好此时,小区增加了一个检测点。这相当于多了一条生产线,好几个岗位需要人。一个工作人员正在调度人力,他一眼扫到我说:“你负责数人吧。”

就这么简单,我跳进隔离线,入职了!

2

进入工作区,站在队伍前面,一下子就看明白流程了。

先扫码登记,五个人一组检查。五人扫码后,到检测区检测。

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数好人数,保证一组的五个人不要乱。

护士是两人一组,扫码区也是两人一组,互核一次。

当时,我和所有的职场新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工作意义不大:已经有多重保险了,没必要安排一个人在这里复核。但我又想,作为一个新人,“服从”是基本职业道德。

没多久,我就发现了我这个岗位的价值。有时候一个来扫码的人,代表的却是好几个人。比如一个小伙子和他的爸妈一起检测,或者爸爸妈妈带孩子来,但只有孩子一个人检测,检测区的人数一直在变化,就需要细心观察。我还得注意别的队伍里的人不要跑到我们这个队伍来,也要注意在我们这个队伍中扫码的,不要跑去找别的队伍的护士。

3

夜色渐浓,雨势越来越大,开始我一直自己打着雨伞,大家排队的登记区和检查区才有防雨棚。我在两边跑来跑去。

没过多久,有人居然给我送来了一把大的遮阳伞,这样我也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区”了。

又过了一会,有人还给我送来一个应急灯,把我这块区域照得通亮。所有人都忙忙碌碌,我也不知道送伞送灯的都是谁。

我更加积极了,给自己加了一些“戏”。五个人检查结束,我会对着护士喊,“这组结束了?”护士回应:“结束。”然后我又对着扫码区喊,“下一组请入场。”扫码区的人说,“来啦!”

可能因为表现太突出,人手不够的时候,我被护士叫去,穿上了简单的防护服,站在检测区递检测棉签。这可是核心岗位啊。

才递了几分钟,接班的护士就到了。不得不说,就算是简单的防护服,也真的太热了!那种医用的防护服,在广州,我可能一分钟也穿不住。

急急忙忙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到后面脱防护服,一下子就觉得身轻如燕,凉快了很多。

眼泪差点掉下来,医生和护士姐姐都太不容易了!

4

作为基层员工,多学习特别重要,开始大家问我什么我都回答不出来,后来我注意听护士或者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回答群众的提问,没多久,基本就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了。

比如:怎么查结果?为什么测过以后手机没显示?出差怎么办?每当我回答了问题,别人感谢我的时候,我都好惭愧。我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我只是负责数人数的啊,别人更辛苦。

接近午夜的时候,检查的队伍终于散了,雨也停了。我回家的时候,检测点的灯还亮着,很多人还在做收尾的工作,也不知道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住得远不远。

广州暴雨后的夜晚,真的好舒服啊。

回到家,娃说:“妈妈你去哪儿了啊?”

终于到了这一晚的高光时刻,我组织了一下语言,轻描淡写地说:“抗疫前线。”

然后倒头去睡了。

晚安。

吾城。

■策划:张英姿陈琦钿■统筹:新快报记者黎秋玲

新闻推荐

广州各医院即日起严格执行就诊全预约制非急诊患者须提前预约挂号

羊城晚报讯记者林清清、张华、陈辉、余燕红报道:5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