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海洲解读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扛起广州担当 贡献广州力量

南方日报 2021-05-21 08:24

“十四五”期间,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摄

5月19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发布,全文超过10万字。

“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创新之城、实力之城、枢纽之城、机遇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更加令人向往。到2035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朝着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阔步迈进。

为什么广州要提出这些发展目标?《纲要》的编制过程中,有哪些考量、又有哪些亮点?未来五年,《纲要》为广州描绘了怎样的宏伟蓝图?日前,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海洲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对《纲要》进行深入解读。

●南方日报记者黄舒旻通讯员穗发宣

1编制历时两年,体现广州担当作为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广州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李海洲介绍,《纲要》编制工作自2019年6月启动,历时近2年。在《纲要》的编制中,集中体现了贯彻战略意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广泛凝聚共识三大特点。

“首先是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战略部署,同时体现广州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担当作为。我们不折不扣落实上位规划涉及广州的重点任务,坚决扛起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努力将国家、省战略机遇转化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贡献广州力量。”

“其次,我们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的谋划,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涉及广州事项和项目9项,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涉及广州事项和项目近170项,并且专设一段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对广州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李海洲介绍道。

编制过程中,广州还通过举办多场涵盖各领域的座谈会、咨询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市民代表、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公众咨询和建言征集活动,近8.5万人次参与咨询,共收到问卷5600多份和留言500余条。

“《纲要》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吸纳,积极回应市民群众诉求,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成为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李海洲介绍道。

他表示,经过两年时间编制的《纲要》,紧紧围绕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的核心要义,全文17章79节均有体现“三个新”要求并各有侧重。

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纲要》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列为第一章,深入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判断广州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而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指标。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纲要》在原则中强调“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从第二章至第十六章明确提出了15个方面重大任务。

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纲要》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定位,并专设第五章进行系统阐述,明确了五个方面目标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标体系方面,《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枢纽功能、绿色转型、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等6个方面设置了24项主要指标,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增加了粮食、能源等安全保障类指标,同时按照突出重点、精简总量的原则,将指标数量从36项压减到24项。

“这24项指标,既充分对标对表了国家和省的要求、又突出了广州特色,既考虑到指标的延续性和可比性、也兼顾了时代性和创新性。”李海洲表示。

同时,考虑到未来广州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和活力全球城市的目标,《纲要》在指标测算上,也注重与位列世界一线水平的国际先进城市和发达国家(地区)对标。

比如,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十四五”年均增速在6%左右,到2025年达到3.5万亿元,如按现行汇率折算约5070亿美元,接近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现有水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4%,接近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三的瑞典现有水平。

2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新机遇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李海洲表示,广州高度重视“双区”建设,成立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和11个专项小组,“十三五”以来,推动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有序落实,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南沙大桥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建成,与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不断深化。

同时,广州还专门出台《广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的行动方案》,签署广深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合作专项协议,举办首届“双城联动”论坛。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深入贯彻"双区"建设战略部署,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服务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支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他介绍道,广州将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推进“五个联通”,即制度机制“软联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科技创新“智联通”、产业协作“链联通”和交往交融“心联通”。

“推进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方面,广州将以高水平"双城"联动推动高质量"双区"建设,推动改革协同、工作衔接、资源整合。”李海洲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州将通过与深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优质生活圈和人文湾区等举措,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李海洲提到,作为一座“流量大市”,广州在“十四五”期间还将继续坚持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个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网络,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

“去年,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作为中国民航机场史上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获批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拥有3座航站楼、5条跑道。同时,将打造空铁一体化的白云综合交通枢纽。”李海洲提到,“前不久发改委刚批复了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预留工程的可研报告,计划将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广河高铁、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等轨道线路引入白云国际机场。”

这意味着,未来广州将实现白云国际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

3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

《纲要》提出,要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十四五”时期,广州对这两项工作如何考虑?将实现什么目标?

李海洲回答道,“十三五”以来,广州制定了“数字经济22条”,成功争取省大湾区领导小组出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深入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引擎工程,一体化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从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到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李海洲表示,广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李海洲表示,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方面,“十三五”时期,广州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探索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制定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累计盘活存量用地67平方公里,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质增效,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在深化城市更新中高强度补齐教育、医疗、安全、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实现城市面貌大变化大提升。

具体而言,在“三旧”改造中,要分步推进183条城中村、395个老旧小区、27个旧街区、306个旧厂房改造任务;加快实现“三园”转型中,协同推进541个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11个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以及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转型疏解;强力推进“三乱”整治中,加强违法建设、黑臭水体、“散乱污”场所等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

4坚守人民情怀、回应群众呼声

纵观广州历次五年规划(计划),“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立场。“特别是《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守人民情怀、回应群众呼声。”李海洲说道。

比如,在确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时,《纲要》提出“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住有宜居、出有畅行、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急有速应;在24个主要指标中,安排民生福祉类相关指标7个,占比近30%,为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最高,不仅涵盖了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还有一个“人均预期寿命”的综合性指标。

“在15项重点任务中,我们首次把教育、医疗、民生保障分别单独成章,提出要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国际一流健康城市、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李海洲介绍道。

广州历来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从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20年常住人口达1867万人,近十年来每年新增人口近60万,人口的多元融合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基于超大城市发展特点,《纲要》的编制更注重满足多龄段、多群体人口发展需要。“我们专门提出要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健全超大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区域均衡配置。同时,提出探索超大城市新型户籍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实施差别化弹性入户、积分制入户、人才绿卡、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积分试点等政策,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来穗人员。”他表示。

此外,《纲要》分别对老年、儿童、青年、妇女、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发展进行了谋划。

“我们希望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发展群体都能在广州这座城市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海洲强调,为支撑和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围绕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纲要》中也研究提出了一批工程项目、重大平台和行动计划。

比如,专门设置了“教育现代化重点工程”“医疗卫生重大平台和重点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和工程”等多个专栏,还谋划了强化交通微循环、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办好“家门口”幼儿园、实施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倍增计划、完善“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进一步增强“十四五”规划的落地性和操作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闻推荐

广州探索超大城市治水之路 147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水清识鱼乐 岸绿闻鸟鸣

空中俯瞰南沙蕉门河碧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正在巡河的徐绮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实习生叶伊闻摄市民在...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