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障碍 满分爱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苏赞、林琳
昨天,对于子伟和韦琳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对相恋4年的视障情侣走进荔湾区民政局登记结婚;非残障的咏怡,一边与残障男友家明小心呵护着爱情,一边期待着家人的祝福……
跟每个普通人一样,残障人士也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与每个普通人一样,他们在通往婚姻的路上也品尝苦涩,收获幸福。今年“5·20”,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特殊群体,倾听他们爱情中的喜怒哀乐。
一场特殊的领证仪式:
两位视障青年、一只导盲犬,组成一个新家庭
范子伟仔细穿戴整齐,准备去接自己的准新娘韦琳。一个月前,“早有预谋”的他就预约了昨天登记结婚。
2016年,还在上大学的子伟和韦琳在贵州一次活动中相识。“韦琳声音很好听。”对于先天失明的子伟来说,声音是他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踏实、温暖、活泼……韦琳的声音陪伴子伟走过了大半段大学时光,也为他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片光明。
像很多年轻女生一样,韦琳爱美爱打扮,从来不因为自己是一位视障伙伴,就不注意形象,“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自己缺少的东西。对生活的自信和仪式感。”子伟说。
2017年2月14日,两人真正走到一起。如今,韦琳是国内首批考取SCA国际咖啡协会认证的视障咖啡师,子伟则通过努力考上本科,成为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销售。有了稳定的事业和感情,子伟悄悄预约了5月20日与韦琳登记结婚,还给韦琳准备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求婚仪式。
在求婚现场,在祝福声中,子伟给韦琳戴上求婚戒指。“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还是想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这是给我们两人爱情的一份礼物。”在荔湾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两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结婚证。
两个人,一只导盲犬,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也让更多人看到,虽然视觉缺失,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健全而完美。
恋爱需要勇气和坚持:
爱情来临时,总是超越一切障碍,包括不完整的身体
残障人士的爱情,并不仅仅局限在残障人群之间发生。爱情来临时,总是超越一切障碍,包括不完整的身体。
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阳光帅气的家明,除了被他的自信和活力吸引之外,也会注意到他左腿机械义肢。突发的骨肉瘤,虽然夺走了他的左腿,但没有夺走他面对生活和爱情的勇气。
与一些义肢使用者刻意隐藏义肢不同,家明并不避讳露出自己的义肢。这份坦然和自信打动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咏怡。“当时我们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我看到这个人在闪闪发光。”咏怡回忆起与家明的第一次相遇,仍历历在目,也就是在那一刻,咏怡整个人被“抓住了”。
发光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家明经历背后带来的正能量。随着更多的接触,两颗心越走越近。2019年6月,在认识3个月后,家明向咏怡表白了。而咏怡也在交流中从最初想帮助家明,变成了想和这个人在一起。
但与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残障人士恋爱,咏怡要面对的比想象的更多。接受对方的同时,意味着日后生活将承受各种挑战,当然,最重的,还是来自家人的压力。
2020年5月,咏怡把自己跟家明恋爱的事告诉了家人,不出所料,遭到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咏怡能理解,家人是怕自己过得不好。但她还是希望坚持抗争一下。她和家明期待父母体谅自己感情,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对待残障人士。家明也在证明,自己生活能自理,经济能独立,两个人完全能够独立地生活。“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过一个自己为自己负责任的人生。”咏怡说。在咏怡眼中,家明就是自己的“满分爱人”。
心理咨询师:以健全人心态互相陪伴和成长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忽略残障人士的婚恋需求。”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副主委、资深心理咨询师于东辉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重视程度还不够,其次是现实难度确实较大。
记者查阅多家知名婚恋网站发现,这些网站均没有为残障人群开通专项服务,闭塞的社交圈子和不被看见的需求,让残障群体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去寄托对于爱情的渴求。
在长期观察中,于东辉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残障”的了解和包容不断提升,不同的群体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实现体面和尊严的就业,重获自尊、自信,令他们也有可能收获一段爱情。“残障与否”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两情相悦。残障人士的动人故事,与普通人的爱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通过勇气找到爱情的故事令人动容、看到希望,尽管目前仍然只是少数。
与此同时,于东辉呼吁社会各界更大力度支持不同人群的婚恋,比如服务特殊群体的婚恋中介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对多元人群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对于正在进入婚恋和已经进入婚恋的人群,社会机构要提供更多的培训,比如如何重新认识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学会如何与对方和谐相处——成长的机制很重要,如果双方都能以一个健全人的心态互相陪伴和成长,正视困难和挑战,去留意美好和优点,在婚恋关系上更理性、成熟,更有助于关系的维护和发展。
新闻推荐
白话广州前段时间,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出炉。消息一出,当然有人赞好有人反对。我属于赞成方:过年期间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