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年年有余 鲫鱼:一勺清汤胜万钱

羊城晚报 2021-03-24 21:07

文/林卫辉图/视觉中国

迎新春,过大年,在一桌美味佳肴中,总少不了一道精心烹制的鱼。而鲫鱼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类菜肴之一,“鲫”同“吉”谐音,寓意着大吉大利。鲫鱼是春季食补佳品,常吃不仅能健身,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使人延年益寿。清蒸、红烧、煲汤等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我们来谈谈鲫鱼的历史与今生。

鲜美不过鲫鱼

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生活在除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的爱食之物,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以及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也是鲫鱼的至爱。

植物多样的香味和小动物丰富的营养,赋予了鲫鱼特殊的香鲜风味。虽然藻类会让鲫鱼带有令人讨厌的土腥味,但瑕不掩瑜,鲫鱼肉极其鲜美,并且富含蛋白质,所含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非常接近,容易被吸收。同时,鲫鱼肉极为嫩滑,因为其肌肉组织很细,分子较小,含水量多,吃起来肉质细嫩,极为可口。

鲫鱼,古时也叫鲋鱼,为什么这么叫?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埤雅》中给出答案:“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因为鲫鱼不甘寂寞,总是成群结队,古人还创造了“过江之鲫”一词用以形容蜂拥纷乱的人群或事物,如同江河中密密麻麻的鲫鱼一般。

鲫鱼原本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则呈银灰色,鳍条是灰白色。这样的颜色“搭配”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色:鸟类等天敌是从水面上方往下看鲫鱼,由于黑色的鱼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难被发现;天敌若从水下方往上看鲫鱼,就会因为白色鱼肚和天空颜色差不多,难以发现它们。所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就是这个意思。

鲫鱼经过杂交会出现不同品种,通常依颜色分为黑鲫与白鲫。若按地域划分,野生的鲫鱼品种主要有江西的彭泽鲫、云南的滇池高背鲫、湖南的红鲫、贵州的普安鲫、广东的缩骨鲫和河南的淇河鲫。养殖品种主要包括异育银鲫、湘云鲫和彭泽鲫。

哪个品种更好吃?这并没有标准答案,一般当地人都觉得本地鲫鱼更好吃,“亲不亲,故乡鱼”使然。客观来讲,水草丰富的地方,鲫鱼更肥,味道自然更美。每年2月—4月和8月—12月,气温适宜,鲫鱼胃口最好,最为肥美,因此这时的鲫鱼也更好吃。

七千年食鲫鱼历史

鲫鱼味美,可惜多刺。但在食物匮乏的年代,缺点通常被忽略,优点则被无限放大。中国人食用鲫鱼历史悠久,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不少鲫鱼骨头,如此说来,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吃鲫鱼史就已经有了七千年。

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汇编《仪礼》中,《士昏礼》就有记载:“士昏礼……鱼用鲋,必肴全。”其中,“昏”是“婚”的通假字,鲋鱼就是鲫鱼。大意是男女结婚喜宴的食品中,须有鲫鱼,并且必须是完整、无破损也未变质的鲫鱼。食鲫鱼,寓意为夫妇互相依附;食完整而未变质的鲫鱼,寓意为相敬相爱相助、婚姻美满不变质。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在记载唐代烹饪、喝茶的《膳夫经手录》中提到:“脍莫先于鲫,鳊、鲂、鲷、鲈次之。”脍就是刺身,古人吃鱼脍,鲫鱼居然排第一,其地位堪比现在的金枪鱼。鲫鱼刺身这一食法传到日本,以鲋寿司的形式保留至今。

日本的鲋寿司起源于8世纪。人们在春季将滋贺县琵琶湖中的鲋鱼(当地特有的白鲫)捕获之后,先去除鱼鳞和内脏,抹上盐后储存起来,到了夏季时再将其取出,一层鱼一层米饭层层铺好,并放上重物压实,帮助其发酵。存放时间可以从几个月到一两年。因为寿司存放得太久,已经“熟成”了,所以也称其为“熟寿司”。经过长时间发酵,鲋寿司有一股酸腐味,很多人无法接受,认为它是“黑暗料理”,但也有人喜欢这样的味道。

爱吃鲫鱼的古代吃货们

明初朱元璋朝的吏部尚书刘菘来到广州,吃过广州鲫鱼后,不禁咏叹一番:“鲫鱼潮退余溪卤,牡蛎高结海沙。红豆桂花供酿酒,槟榔蒌叶当呼茶。”当时他吃的是鲫鱼、牡蛎、桂花酒,连茶都没有,只有槟榔和蒌叶,着实清苦。不过,若不是广州鲫鱼过于美味,他大概也不会大咏特咏了。

大吃货袁枚也喜欢鲫鱼,他在《随园食单》中写下他的心得体会:鲫鱼要选扁身的白鲫鱼,肉质鲜嫩松滑,熟后提骨,鱼肉自然离骨脱落。圆身黑鲫鱼肉质僵硬多骨,为鱼中劣品。我对于这个结论高度存疑:白鲫黑鲫在嫩滑方面是否有区别?黑鲫鱼骨头会更多吗?煮熟的白鲫鱼只需手提骨,就可以骨肉分离?后来我作了试验,结论并非如此。

袁枚介绍了鲫鱼的几种烹饪方法,最推崇的是蒸,不是用水蒸,而是用酒!这有道理,乙醇蒸发的时候可以把鱼腥味也带走,只是成本有点高。除了蒸,他还介绍了煎、拆肉鱼羹、炖这几个方法,却唯独不见当今颇受欢迎的鲫鱼汤。

用鲫鱼烹饪之菜肴,怎么能缺鲫鱼汤?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曾任山东滕县知县多年,卸职之后到扬州卖画度余年。有一天,他应邀到好友郑板桥家餐叙,郑板桥请他喝鲫鱼汤。品尝到美味的鲫鱼汤后,他忍不住即兴赋诗一首:

作宦山东十一年,

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朝尝得君家味,

一勺清汤胜万钱。

欣喜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所谓美味在民间,李鱓虽然只是县令,但鲫鱼并未入其法眼,直到当了平民百姓,才品尝到鲫鱼的鲜美。

一碗顶级无骨鲫鱼粥的诞生

我吃过的顶级鲫鱼菜,当属米其林二星星厨黄景辉师傅在他的一家餐厅做的“无骨鲫鱼粥”。

首先选取本地鲫鱼,用极其细致的刀工取出鲫鱼的肉。两条八两的鲫鱼,可以取出三十小片肉,除了鱼皮,其中一半是红肉,一半是白肉。红肉是红色肌凝蛋白,主要用于长时间活动施力,能量由脂肪供给,肉的风味主要储存在脂肪中,因此风味也更足。白肉则是肌动蛋白,主要功能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施力,能量是储存于纤维内的肝糖。

起骨后的鲫鱼肉一半是白肉,一半是更具鱼味的红肉,红肉的比例远比我们平时吃到的鲫鱼肉更多,因此做出来的鲫鱼粥则更为鲜美。

鲫鱼骨头则用来煲汤做粥底,同时调好味,在粥滚之时把鲫鱼肉放进粥里,轻轻搅拌几秒钟,放入冬菜和芹菜粒,熄火。鱼肉在50℃时会因蛋白质凝结、汁液流失而萎缩,到60℃左右就开始变干,因此于粥滚之时放鱼,几秒后熄火,此时鱼肉的温度正好在55℃~60℃之间,所以滋味特别腴美,口感特别嫩滑。那种鲜,将鲫鱼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鲫鱼有一股土腥味,因此加入厚重的胡椒粉能让我们的味觉和嗅觉抢先感知,腥味也就被掩盖掉了,这大概就是这无骨鲫鱼粥好吃的原因。

新闻推荐

广州公布2020年房屋租金参考价全市整体上涨0.39% 中心城区下跌0.85%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通讯员穗建报道:19日,广州市房地产租赁管理所公布了2020年广州市房屋租金参考价(以下简称20...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