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大湾区2021年1、2号文点名南沙、黄埔 两份省级文件力撑广州科技创新轴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中新广州知识城重大项目动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吹响建设集结号,南沙科学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开春以来,广州各区各部门抢开局、抓起步,马不停蹄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奋力干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人勤春来早,奋斗新征程。
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起早、抓早、赶早,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劲头抓落实、促发展、谋未来。广州擂起战鼓,真抓实干,全面吹响奋进“十四五”的冲锋号。
●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李鹏程统筹陈思勤
全力支持广州,“大礼包”分量重
元宵佳节,黄埔区科学城直径达40米的“黄埔真牛”巨型花灯引来众多观众拍照打卡,牛在哪里?集中签约和动工项目共103个,总投资1139亿的黄埔打响开年“第一炮”;规划260平方公里的莲花湾片区,广州拿出近半个番禺在“十四五”开局起步时全力南拓;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百年科学城,南沙首度透露高端科创资源集聚、高水平规划建设、高规格政策支撑的“三高”建设思路。广州东南,热火朝天。
农历新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连续公布2021年1号文和2号文。1号文,是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2号文,是支持位于黄埔的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
和去年1号文一样,开年的“大礼包”,广东均派发给了广州。全力支持广州“出新出彩”焕发活力,力挺广州的科技创新轴的发展。
1号文与2号文为何重要?首先看发文机构,这是以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印发。
回看去年的1号文,主角同样是广州。当时是为了支持和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能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今年领导小组印发的1号文,则是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实施方案。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可见其重要性。这意味着,全省人才重大管理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优先在南沙开展试点。
为此,广州还借鉴了去年中央对深圳的授权方式,“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赋予南沙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更大的改革试点权。
文件还特别强调,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已列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将提请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
2月19日晚间,领导小组公开2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印发《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省大湾区办将合作区纳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平台加强统筹指导,协调解决方案落地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实实在在的“大礼包”,体现了全力支持广州“出新出彩”焕发活力的决心。
这种决心一以贯之。
2019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正式下发。
随后,广东省人社厅出台“支持广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20条”,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出台25条硬核措施。规划是龙头,人力是基础,这些都是专门针对具体地区量身打造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在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再次提出将会以支持深圳的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并提出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
即使是在3号文中,我们依然能看出广东释放的信号。在这份关于三龙湾未来发展的文件中,广佛融合、广州南站等重大战略规划、平台被屡次提及。
南沙与黄埔,凭什么成为“宠儿”?
“大礼包”给谁?省里给了,区域还得承接得住。
去年的1号文印发后,琶洲迎来了大发展。去年前三季度,在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项目带动下,民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7.8%。
南沙与黄埔,一个是广州南拓的前沿,一个是广州东进的要塞;前者被列为广州“一把手工程”,后者拥有的中新知识城被列为广州“头号工程”。
两区作为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南北两端,不仅能够“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还将完善产业集聚的新空间组织方式,填补科创要素从广州内陆走向海洋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大湾区内的高端要素和科创资源流动。
成为焦点之际,南沙与黄埔拿出了“开局即冲刺”的劲头。
2月20日,南沙吹响“进军号”。中科院广州分院、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拟整体搬迁至南沙明珠科学园。南沙回应,正从高端科创资源集聚、高水平规划建设、高规格政策支撑三方面,推动南沙科学城建设成为百年科学城。
2月21日,黄埔打响“开门炮”。在该区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上,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场见证,103个项目现场展示,计划总投资约1139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2416亿元。
动作频出的背后,是南沙与黄埔只争朝夕的发展雄心。
2020年,南沙实现GDP同比增长7.1%,连续两年增速均居广州全市各区第一。2020,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662.66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14.6%。2021年,两区纷纷提出,GDP增速定位增长10%左右。可见复杂经济形势下,两区铆足干劲求发展的担当勇气。
作为广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南沙黄埔承载了全市、全省,乃至大湾区的期待。
广州“十四五”规划指出,全市将做强做大东南部产业带,充分发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等重点平台的带动作用。南沙黄埔,拥有全市数量最多的重大产业功能区。
未来,广州若要形成集中度显示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协同互补、集聚集群集约高质量发展,必然少不了黄埔与南沙的助力。
1、2号文的发布,犹如送来珍贵“春雨”的声声春雷。无论是在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还是在黄埔建设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恰恰契合了两区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求——
于南沙而言,在人才要素的流动中,该区将进一步实现规则制度的国际化接轨,同时集聚海外尖端人才建设百年科学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于黄埔而言,提升穗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将承接香港优势资源助力广州开发区东区改造,并助力本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借此打造国家级经开区转型新标杆。
一条科技创新轴的崛起
两份文件一份关于人才发展,一份关于制造业转型,看似关联不大,但“创新”成为了一条暗含的脉络。
境外人士可任事业单位或国企法人、争取在南沙开展技术移民试点、南沙可使用港澳上市的药品,南沙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诸多条例均是鼓励南沙大胆探索、努力创新。
记者梳理发现,支持南沙的方案中12次出现“试点”一词,2次出现“率先”一词,“支持”一词为24次,其中有5次是“争取国家支持”。方案最终的目标有一条是要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要突破,开放创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片区,既要在构建人才特区的方式方法上创新,同样也是服务于创新发展的南沙。
视线北移。如果从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算起,其实满打满算,穗港智造合作区还不到“两岁”。置于宏观背景下,随着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昔日的发展红利不断衰减,开发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经开区的领头羊自然要有“转型新标杆”的担当。
那么,如何打造新标杆?
方案提出的多项任务看似纷繁,但离不开一个主线:先行先试。其中特别提到,要支持广州开发区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存量用地二次开发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不难看出,打造国家级经开区转型新标杆,首要任务是要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
先行先试,同样是自贸片区的使命。
放在更大的格局看,以南沙、黄埔为代表的极点更构建起一条新的发展轴。串联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诸多创新平台节点,广州正意欲打造一条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串联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轴。
广深联动、穗莞一体、环内湾合作,这条轴线令人遐想无限,科技创新轴与东南产业带的遥相呼应,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条轴线仍在逐渐优化,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广佛莞发展轴的交会地带的番禺莲花湾片区,提出了整合开发的思路,谋划广州南部的战略性空间节点,打开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广州的科创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黎秋玲(新快报记者)卤鸭、香肠、腊肉、酥烧、煎堆、油麻丸、炸猪肉丸……2月6日,我在广州,收到了母亲从老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