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临时学手语与聋哑患者沟通 聋哑患者手绘图画答谢医生你用手语安慰我 我画小花感谢你
临近春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医生李树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位聋哑患者在他和团队的帮助下成功接受根治手术后,手绘了一朵“小红花”答谢他。收到礼物的李树本很开心,他说:“这是我收到最美最特别的一朵小花。”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韩文青
50岁的敏姐(化名)是天生聋哑人,因在体检中发现了多发肺结节,考虑是早期肺癌,找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求医。
在医院门诊,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员、胸外科主任医师李树本为她接诊。在整个问诊过程中,戴着口罩的敏姐一直没有出声,所有情况都由儿子代为讲述。李树本通过眼神觉察到她内心的紧张甚至是恐慌。
在完善了各项检查之后,敏姐住进了医院,儿子与她形影不离,成为她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桥梁纽带。查房时,李树本发现每一句话都要通过她的儿子进行转述,无形中拉开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在何建行教授的指导下,李树本与团队讨论之后为敏姐制定了个体化手术方案,打算用胸外科领域“微微创”术式——单孔胸腔镜结合“无管化”技术为她进行双侧肺癌根治手术。但术前CT扫描定位需要患者配合CT机器指令,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才能精准定位,如果患者在定位过程中无法配合指令,有可能会发生血气胸、导致定位失败,手术也无法完成。
“我们认为与患者真诚直接地沟通,才能更走近患者,主动与患者贴心交流、感同身受,能更有利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更好地增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信任。”李树本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班后他特意找敏姐的儿子学习日常简单的手语,掌握一些手术前后需要用到的手语表达方式。
术前,李树本到病房看望敏姐,当他用手语询问情况时,敏姐先是一愣,然后非常感动地用手语回应。
“妈妈见到医生这么暖心,就没那么焦虑和紧张了”
“我妈妈没有想到,这里的医生还可以跟她用手语交流,太温暖、太贴心了。”敏姐的儿子说。起初,一家人都担心沟通不畅,但敏姐入院后,看到医生护士都非常照顾她,家人都放心了很多。“妈妈见到医生这么暖心,就没那么焦虑和紧张了。”
手术当天,敏姐独自进入手术室,戴着口罩的护士们眼神温暖,她们提前做了功课——跟李树本一起学习简单手语。
“进入手术室后,家属就不能陪同了,患者需要独自面对我们医护人员,如果我们能互相"聆听"彼此的语言,顺畅的交流必定能帮助患者舒缓紧张情绪。”李树本说。
医护人员用才学会没多久的简单手语为敏姐加油鼓劲,提醒她放松心情不要紧张,打针推药时也用手语询问她的感受。
手术很顺利,由于不用气管插管、术后没有留置胸腔引流管和尿管,敏姐术后6个小时便能下地走路,48小时便快速康复出院了。
“我妈妈非常感激,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可以用手语跟她主动交流的医生。”敏姐的儿子说。出院一周后,她回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查。为了表达对李树本医生的感谢,她认真地拿起笔,用心地画了一朵小花和一颗爱心,并写上“谢谢李医生”。
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李树本很开心,他说:“这是我收到最美最特别的一朵小花。”
“我们不仅要治病,还要医心,希望让患者感受到医学的人文关怀,为实现快速康复提供保障。”李树本笑称,一次手术让他也学到了新的“本领”,以后还要继续学习手语,为更多有需要的聋哑人士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广州图书馆举办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作品展 书法大咖“云”写挥春送祝福
25位广州市知名书法大咖挥毫展技艺。受访者供图广州市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挥春云写意,祝福进万家”在广州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