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委员、天河区委常委谢伟: 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助推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街一景 打造智能商贸示范区
强化使命担当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推进智慧商圈建设、提升国际一流商圈品质……商圈高质量发展成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题中之意。昨日,广州市政协委员、天河区委常委谢伟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谢伟提到:“打造智能商贸示范区,率先开展小额"即买即退"试点,出台首店经济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广州天河路商圈开设亚洲首店、全国首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文体资源尚未充分利用IT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有待加快
2019年10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
《指导意见》提到,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发展品牌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品首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消费产业;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加快商业街提档升级,重点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
去年,广州正式向商务部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并将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采取十项具体行动,计划在3年内逐步引入200个国际品牌,重点建设“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长隆万博商圈”国际消费示范区,提升国际一流商圈品质。
对此,谢伟建议,要进一步从机制和政策上支持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优化提升天河路商圈交通设施和景观环境、业态和服务水平与品牌知名度等。
事实上,以天河路为主轴的广州天河路商圈,全长约2.8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商业面积达240万平方米,集聚了13家大型商业综合体、6家IT电子产品综合体、3家地下商业综合体和2家文化体育活动载体。
2012年,天河区全面启动了天河路商圈的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天河路商圈日均客流量达150万人次,较2012年大幅增长56.67%。
伴随着商圈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首店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客流规模也实现了高速增长,谢伟表示,当前,除了基础设施及整体环境配套有待提升外,天河路商圈在龙头购物商场体量、国际知名品牌门店数量、品牌注册数量、首店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并加大商圈整体对省外客群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目前天河路商圈休闲旅游业态(8%)、文化艺术业态(2%)占比较低,天河体育中心、广州购书中心等文体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尚未成熟。以石牌岗顶为代表的传统IT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也有待进一步加快,加快从传统消费行业向新技术、新模式转型。
加快商圈智能化发展推荐商圈作为拍摄取景地
近日,天河区出台的《关于推动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天河路商圈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数达到8家以上,年销售额合计超10亿元的商业综合体达到6家以上。到2025年,天河路商圈商旅文业态高度融合,累计引进广州首店达300家,初步建成国际消费示范区和名牌名品销售集聚区。
“首先,应从机制和政策上支持商圈高质量发展。”谢伟建议将天河路商圈管委会实行实体化运作,设立独立机构和配置人员编制,从工作机制和政务服务上进一步加强力度。借鉴广州市政府对北京路商圈打造提升的做法,建议市层面进一步给予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的经费支持和专项政策支持。
在业态和服务水平提升上,可引入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创建集电竞泛娱乐、休闲、观赛、购物、美食于一体的世界级体育休闲综合体。打造天河智能商贸示范区,加大天河路商圈5G、VR、AR、5G、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快商圈智能化发展。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议市政府率先在天河路商圈开展小额“即买即退”试点,提升商圈服务便利度及国际知名度。建立市区联手招商机制,出台首店经济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商圈开设亚洲首店、全国首店。
同时,进一步宣传提升天河路商圈品牌知名度,谢伟建议,市的层面加大在国内外宣传推介天河路商圈的力度,通过利用国内外各种媒体、国际友好城市、外国驻穗领事馆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等资源,向综艺、电视剧、电影等制作方推荐商圈作为拍摄取景地,大力支持在商圈举办大型新品首发活动,办好广州国际购物节等活动。
对于交通设施和景观环境,加快各商业体之间的步行廊道连通工程建设,优化商圈行人交通标识指引,设计天河路主辅道分离过境交通和抵离交通,选取周边路段用于潮汐停车解决停车难问题,设置商圈指引标志系统。
加强标志性景观建设,优化提升商圈公共空间广告设计,建立天河路商圈VI标识系统,在天河南一路、体育东路、体育西路界面打造“一街一景”。加快推动石牌村环境综合整治、天河村全面改造工作,加快推进五山路、石牌东路等道路品质化提升工作,适当预留偶然性社交空间、街头艺术表演空间,增加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
新闻推荐
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首场“云采访”,有人大代表建议: 出台容错机制 留住科技创业人才
□本版统筹信息时报记者何小敏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崔小远欧嘉福卢舒曼何小敏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今天开幕。昨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