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 交通先行

广州日报 2020-12-18 03:48

专题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原本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国内经济又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新基建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被频繁提及。交通作为城市的“命脉”,也是新基建落地非常重要的一环,广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发布了全国首条5G快速公交智能调度试点线。6月1日,广州市首个5G智能公交场站项目——珍宝巴士新能源公交综合停车楼项目竣工,这是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在“5G+交通”这一巧妙组合的首次“试水”,将满足800辆电动公交车的充电、停放、保养。这个总建筑面积仅7.5万平方米的停车楼,建设团队遇到的“新鲜事儿”可不少。

电与水的较量

由于站场内要安装近千根充电桩,水成了“天敌”,“一旦防水层出现渗漏,后果不堪设想。”项目总工程师江强提出,由于大家都没有类似经验,这个问题成为了“课后作业”,“查资料、翻论文,对各种防水材料进行对比了解,防水界的"变色龙"材料被我们锁定了。”

这种卷材在地下无光少氧的条件下处于粘流态,相当于在自粘胶层上铺一层可流动“强力胶”,它的抗环境变化保护层就像变色龙的外衣,随环境变化迅速适应,而隔离层具有“自愈”功能,有效杜绝窜水隐患。“这种卷材抗拉强度大,可直接绑扎钢筋,两道工序的省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项目人员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不“贴膜”更安全

传统楼面在做好混凝土结构层后还要再做一层找平层,相当于给楼面再贴一层膜。面对电动公交车比普通公交车重了近2倍的重量,长时间加上大重量承重,楼面很容易空鼓和裂缝。

“如果不做这一层找平层,在做结构层时一次找平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副总工程师开始翻找资料,针对一次施工精度要求高、成型难度大、成品保护难度大等难点一一寻找破解点。“金刚砂混凝土楼地面结构找坡一次成型,省去"贴膜"工序,不仅降低了时间与材料成本,而且楼面比传统楼面有更强大的耐磨性。”用5G技术重构公交运营基础网络在这个7.5万平方米的停车楼项目得到实践。

“智”能管控加持新基建

在5G时代的潮流中,新基建自然要有“智”加持,中建二局华南公司用“智”能管控打出新基建组合拳。

在福建莆田创世纪超算数据中心项目,项目建设者按建筑沉降缝和面积划分15个施工区域,再“化整为零”,用8台塔吊把15个区域连通,“环形建筑”层层相扣,同步施工。

在趣店科技金融创新园区项目,基于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大数据存储分析技术,建立工地“智慧管理平台”。疫情期间,项目部将“千里眼”(全覆盖式摄像头)与“智慧管理平台”相结合,基于监测信息,科学制定复工方案。项目还运用“无人机”每日巡航监管,实时监督劳务工人规范施工,加强防护。

以“五大突破”“六大提升”“六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中建二局的主动想、求新意,大胆“智”造,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机遇,抢抓大基建、工程总承包管理、“大商务”管理,形成弘扬攻坚精神良好氛围,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为新基建的发展注入新能量。

(陈李莹李萍)

新闻推荐

大自然家居揽获金狮奖三大奖项 董事长佘学彬获评“十年功勋人物”

2020年,大自然家居举办“为地球充植”公益植树活动,雄安生态林落成。受访者供图□信息时报记者王颖婷12月8日,以“盛世...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