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文明行为成市民生活新风尚 排队遵守“一米线”、公共活动预约入场、使用公筷公勺等已成市民日常生活习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综合性大考,既是对城市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体市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一次大考。
出门戴口罩、排队“一米线”、公筷公勺潜移默化、参加公共活动提前预约进场……今年以来,经历过战“疫”大考洗礼,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广普及的防疫做法、养成的健康习惯,已逐渐融入广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后战疫时代的生活新常态,也形成了一种文明健康的新风尚。伴随着今年10月《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广州正以制度凝聚社会共识,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随着大家文明生活新风尚的逐渐养成,越来越多人享受着秩序井然带来的舒心环境。
随处可见“一米线”
排队遵守达共识
倡导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除了在“疫”时,更要在平时。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勤洗手、多通风、遵守“一米线”等文明习惯也成为了广大市民健康新风尚。
连日来,记者走访广州部分写字楼、商场、超市和医院发现,洗手间内基本都配备洗手液,以保证用户所需,在商场入口处及个别写字楼电梯内,免洗式手部消毒剂也成为后战疫时代的特殊标配,以满足市民的卫生需求。在银行工作的龚小姐告诉记者,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她已经习惯在包内常备免洗洗手液。“在公司有条件洗手,但在外面,如果手碰到不卫生的地方,就会用洗手液擦一下。”龚小姐也延续着疫情期间养成的洗手方式,“过去只是用水冲一下,现在会用洗手液洗一遍。”
记者在位于天河区的天环广场百丽宫影城和高德置地冬广场的飞扬影城发现,前来取票的市民自觉有序排队,站在“一米线”外等候,记者随机询问多位市民,多数人表示,在疫情后,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设置的“一米线”等文明引导标识已经成为共识。在白云山风景区等候观光车时,不少游客也需按照1米以上间隔排队,排队区域也张贴醒目标语。在宜家家居的收银区,专门贴有一米线地贴标识,提醒大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恢复营业后专门设置的,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卖场仍未松懈,工作人员与顾客交流也会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参加公共活动
预约入场成习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包括法国里昂灯光节、澳大利亚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在内,全世界重大的城市灯光节活动中,只有第十届广州国际灯光节如约而至。为让更多观众能够参与灯光节,经广州国际灯光节组委会研究决定,今年灯光节主会场及所有分会场表演延期2天,这也是十年来广州国际灯光节首次延期闭幕。
十年来,与灯光节一起成长的,还有广州市民的文明程度。与往年因为人数太多而导致“关门谢客”不同,今年灯光节期间,记者走访发现,晚上不到7点,在海心沙3号桥门外,已经提前预约的灯光节粉丝排起长长队伍,安静有序地守在海心沙3号桥外,已经预约的观众打开预约成功界面排队等待检票进场,而没有预约的游客则在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指引下,用手机预约余下几天的进场名额,或绕行花城广场赏灯,整个过程从容有序,高效到位。
如今,预约入场已成为不少广州市民参加各项公共活动的习惯。今年,预约系统还与穗康码绑定,实现预约、防疫一步到位。记者从广州市政数局了解到,今年11月,“穗好办”首度联合“广州国际灯光节”和“广州国际车展”组织方,依托“穗康”小程序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为两大活动提供预约、购票等便民服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更利用强大的疫情数据处理能力,为观展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据悉,“穗康”小程序开放“广州国际灯光节”预约入口首日即有超过20万的浏览量。
新闻推荐
3万多名党员带头参与,提升垃圾分类深度、精度、温度 天河 红色“引擎”引领绿色发展
在天河区林和街润和社区的一处生活垃圾误时投放亭,居民正在分类投放垃圾。梁钜聪摄量身定制的垃圾分类小程序扫一扫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