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的其实不是我们的同情

南方都市报 2020-11-01 06:13

4名中大附中的学生在老师和社工的带领下,来到年过六旬的容姨家中探访慰问。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高二二班 符成

◎指导老师:崔梦然

用双脚感知社会的温度,用书写记载人间真情,用笔墨抒发内心的思考。9月5日,由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手发起的“微心愿善暖万家”,联合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组织的关爱老人慈善活动,走进了海珠区凤阳街道,在凤阳街社工的带领下,探望居住在此地的两位独居困难长者。活动后,部分同学写下了自己的探访过程和感受。

9月5日下午,很荣幸我参与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附团委与南方都市报共同组织的微心愿实践活动。我和几位同学来到凤阳街看望留守老人。

阿婆的家面积不大,采光也不好,我们和志愿者、学校老师一行人在她家中都显得有些拥挤。但阿婆的热情和亲切仿佛光亮,在这局促狭窄的小屋中散发开来。我对阿婆的老式粤语口音一知半解,大部分时候都只能通过其他同学和志愿者姐姐的翻译了解阿婆的发言,更别说回应阿婆的话。虽然如此,在两个小时中,我却不自主全神贯注,倾听阿婆的每一句倾诉,因为在阿婆的语气和肢体动作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阿婆需要我们的倾听,需要我们全力的陪伴。阿婆身世坎坷,一生经历许多大悲大喜,到如今孑然一身,心中怀揣许多痛与悲,但她的诉说却并非一种诉苦,她的语气中多了一份淡然,只是在谈论家人时,阿婆才不自觉流露出对于生命的悲怆。两个多小时,我仿佛看到一幅人生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而阿婆就是那幅画卷的书写者,以她的坚强和良善写就。

通过这次与老人的聊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与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关心,也让衣食无忧的我走进社会,真实地看到了留守老人的痛苦与艰难。与她们的对话结束之后,老人幸福的微笑,也让我们感到舒心。

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老人要的其实不是我们的同情,尼采曾经说过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同情的思想恰恰只是否定生命,让痛苦变得富有传染性。她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同情,我们也不需要同情她们,我们更应该给予她们尊重,给予她们陪伴,才能给她们更加向上的力量。

这次活动虽然辛苦,但是也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属于我的人生价值。安定的社会,和千千万万社会服务者的工作分不开。对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参加公益活动让我真正地感觉到了我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焕新颜、引产业村级工业园改造后迎来“春天”

天河棠下·智汇Park外仍能看到铁路轨道列车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徐炜伦马灿摩登时尚的街道设计、舒适的办公环境…...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