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堂、幸福食堂、社区花园……从化推出众多项目引导鼓励村民共建美好生活啥都一起建 啥都好商量

广州日报 2020-10-20 04:18

在社区花园里,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录花草的特征。从化良口碧水新村社区花园改造前。社区花园改造中,附近居民村民与师生参与其中。改造后,荒地变了鸟语花香的小花园。

排头兵报告96

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新实践

联合村民共建的社区生态花园、汇聚村民的幸福食堂、倾听村民意见的“村民乜都倾”茶话会……2019年,从化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今年5月,《广州市从化区创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家试点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目标,从化区力争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从化区民政局推出众多推动村民共建的项目,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让村民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助力全区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目前,部分试点项目初见成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通讯员谭秀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

案例聚焦:

幸福温馨饺子一起包

集思广益花园一起建

午饭时段,从化区凤二村70多岁的欧阳阿姨来到村里的幸福食堂打饭,她跟其他老人聊着上次包饺子探访低保户的活动,还提出下一次想一起裹粽子;晚饭后,从化区碧水新村的村民谢秀媚带着儿子到离家不远的社区生态花园散步,这里的花花草草有一部分是母子俩栽种的……

近年,从化区通过打造乡村公共平台以及开发村民共建项目让村民深度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建设者和参与者,从而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联欢活动绘画培训幸福食堂很幸福

“我们的食堂好啊,有得吃也有得玩。”中午11点许,欧阳阿姨来到凤二村的幸福食堂打饭。两荤一素,还带一个汤,口味也符合她的胃口。

那好玩是什么呢?欧阳阿姨说起了中秋节前在食堂参与的包饺子活动。当时凤二村的社工组织了一些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家包饺子,之后和老人一起将饺子和中秋礼品送到村里的低保户家里。“以前在家偶尔也包饺子,但包多了也吃不完,现在一起包,包完一起送给村里的低保户。大家都很开心。”欧阳阿姨说道,“平时除了在食堂吃饭,社工都会在食堂组织很多活动,村里的老人家都很积极参加。”欧阳阿姨如今已逐渐成为幸福食堂里一名志愿者。

30多岁的刘先生同样如此。周末,他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参与幸福食堂的绘画班。从前的周末,儿子一写完作业就看电视,刘先生希望儿子在课余时间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但此前村里没有培训班,要到街口街上培训班,一是学费贵,二是忙于工作的刘先生经常没有时间接送儿子。

9月,乡村儿童学堂在幸福食堂开班,免费为村里的小孩提供美术和主持人培训班,学堂解决了刘先生的烦恼。刘先生看过几次儿子上课,“老师特别耐心,我很放心。”之后,刘先生还把侄女也带了过来。

一来二去,刘先生和凤二村的社工熟了起来。平时幸福食堂有活动,刘先生会积极地帮助联系村民。前段时间,幸福食堂在广益联募上发起了募捐,筹集一笔资金用于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主要用作补贴幸福食堂的运营资金。刘先生得知后,先是自己捐了款,后又主动联系了亲朋和邻里。“我是本地人,我对我们村的村民比较了解,我给他们介绍这个捐款项目,他们也比较信任我。”

小小的一个食堂,将村里的儿童、中年人和老年人都聚了起来。据凤二村社工站负责人周堪照介绍,凤二村幸福食堂是8月21日揭牌的,目前由凤二村的社工和村委会运营,是从化区民政局指导建设的首个乡村幸福食堂,是对过去长者食堂的一次优化升级。过去村里的长者食堂仅停留在给长者提供用餐服务,而幸福食堂则将为长者和有需要的人配餐作为核心服务,同时增设了儿童之家、志愿服务基地等机构的部分功能,通过开展各式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凝聚了邻里、乡贤、乡村妇女等乡村力量。“最开始是我们有活动,叫村民来参与,现在还有村民主动提出想办活动,大家一起来讨论怎么办。”

沙池秋千昆虫屋一花一草都共建

沙池、小水池、秋千、感知路径、昆虫屋、香草花园、轮胎花园、喂鸟架……从化区碧水新村里藏了一座800平方米的花园,在碧水新村开了一家民宿的本地人谢秀媚总是推荐客人来花园里走走。“这个花园是我们村的人一起建的。”

今年4月,在从化区民政局的主导下,良口镇社工站联合多个单位在碧水新村筹建社区生态花园。碧水新村是一个大型回迁住宅区,5个行政村的村民回迁于此,不同村的村民被动聚居,正需要一个契机团结起来。

5月的一天,良口镇的社工、碧水新村的村民、米埗村委代表、塘料村委代表、良口镇第二幼儿园老师等30多人聚在一起,在协作者的引导下,开始设计社区花园。

协作者给大家发放了便利贴,让大家“头脑风暴”在花园里要建一些什么?有的人写建一个沙池,有的人建议修一个水池,有的人提出加一座假山……之后全部人的想法都放在一起讨论,看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哪些想法可行,哪些要暂时搁置,最后确定出花园的雏形。

花园的建设花了两个月。在两个月的建设时间里,良口镇第二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孩来捡鹅卵石铺石子路;良口镇的社工拾荒地的树枝来铺感知路径的木材路段;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打造了昆虫屋;花园附近的村民捐来自家的小树苗……整座社区花园的一砖一瓦几乎都是由社工、村民甚至外来的游客一起建起来的。

花园落成之后,村民纷纷充当起园丁。花儿蔫了,附近的村民会来浇水;地上有垃圾了,村民会主动捡起来……“这个花园是我们做的,肯定一起来爱护它。”谢秀媚说。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周如南:

希望形成自我循环

自我运营的生态系统

我之前牵头组织过从化区碧水新村的一个村民茶话会,是村委会协助召集村民的,村民起初以为是一个普通的会议,但是我们在会议上采取了去中心化、参与性的手法,由过去的领导讲话变成每个群众都充分发言,我发现其实村民的参与热情是比较高的。

从化的农村各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说,传统村庄在进行村民共建共治共享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熟人社会,村民之间都比较熟悉,村里的传统文化、地方信仰等都可以作为引导村民共建共治的抓手。而劣势在于,第一,村民不光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还是一个经济体。在农村,涉及征地拆迁、股份分红等问题的时候,村委会是集体经济权力的持有者,村民和村委会有可能因为利益产生冲突。第二,由村民实施共建共治的话,这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培训和民主锻炼,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目前,从化打造了一系列推动村民共建的试点项目,处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的探索阶段。在未来,要将良好的经验上升到地方性政策上,把这些模式制度化,使其便于推广。要加强党建引领,在推动村民共建的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先锋作用,要由一部分党员、社区能人、先进工作者带动村民。同时,政府要加大重视力度,乡村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各个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形成合力。要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未来希望乡村能形成一个自我循环、自我运营的生态系统。

基层思考:

从化区民政局局长汪中芳

村民从旁观者变建设者

提升乡村自我服务能力

乡村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最大的困难是激发乡村的内生力量和村民的主体意识。从化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如何进行乡村治理?如何发挥基层的力量?如何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和村民的主体意识都是我们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今年,从化区民政局紧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契机,推行了一系列试点项目,激发多方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其中包括团结社会力量的如愿行动,激发社会组织力量的公益创投大赛,还有诸如幸福食堂、社区花园、社区造节等众多让村民共同参与建设的项目。

其实建设社区花园、升级幸福食堂都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通过这些平台能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村民有序、有效地参与乡村建设。这种自上而下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建设思维转变。村民深度参与到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中,重新建立了与乡村、与自然、与他人的联系。村民过去是乡村公共空间的旁观者、消费者、过往者,现在是设计创造者和维护管理者。

下一步,从化区民政局将深入实施乡村社工站试点,深化乡村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让更多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让乡村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

专家点评:

全国基层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刘义强

推动村民共建公共平台

让乡村发展更有向心力

乡村社会是比较分散的,村民的需求和其他人的帮扶都是分散的。目前,乡村发展和治理面临比较大的难题是群众很难组织起来,缺乏一个公共的平台和机制。推动村民共建需要打造一个乡村公共平台,形成发展向心力。

而从化打造的幸福食堂实际就是打造了一个以乡村长者食堂为中心的乡村公共平台。它首先从乡村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出发,再把其他能提供帮助的,能够推动乡村发展的人群凝聚在乡村食堂的周围,让他们参与服务,提供服务,从而激发村庄的活力,这比仅仅在社会治理的链条上进行上下级的管理更细腻、更有效,也更容易获得群众的支持。幸福食堂表面看起来是服务了老人,但在农村,很多老人要带孩子,同时幸福食堂还与儿童之家结合,如此孩子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聚集起来。老人和孩子组织起来之后,一些乡村妇女也会随之纳进来,整个服务体系还可能延伸到乡村的家庭里。建立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幸福食堂,其实是在短时间内,用较低的成本形成一股巨大的乡村发展向心力。

中心工作室出品

专栏统筹:汤新颖、王晨阳

新闻推荐

603“好护士”彭红:急诊护理能手 身披白衣“战疫”

彭红请战加入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第一批医疗队,奔赴湖北抗击疫情。彭红【救死扶伤,热心公益,她是18年来坚守急诊...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