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 大梦想 离土不离乡,村里人出“家门”进“厂门”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一排临街的扶贫车间里,戴一副黑框眼镜、干干瘦瘦的孔维怀一下子就从人群里跳脱了出来。他正在指导工人们制作平衡电感线圈。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从大山里的贫困村搬迁到柏杨林安置区后,孔维怀利用多年前曾在电子元件厂打工所学到的技术,找到了新的创业机会,在家门口开了4间扶贫车间。
因为质量过硬,产品不愁销路,扶贫车间逐渐步入正轨。“靠别人不能吃一辈子,最终得靠自己努力。不仅自己致富,更要带动乡邻一块发展。”孔维怀笑着说。
小车间,大作为。在广州促进贫困户精准就业的帮扶下,如今,在毕节的大山间、新居旁、古镇里,一共建设了78个这样的扶贫车间,把岗位送上门、把工作送到家、把技能送到人。
“两厢情愿”的双向互动在此汇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内在积极性和正能量,最终把扶贫车间升级为创业车间、致富车间,一个个小车间撑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大梦想。
AⅡ02版〉〉
新闻推荐
广州房产中介开始接受“年检”未按要求参加年度检查的,不再发放新备案证书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报道:10月12日,记者从广州市住建局获悉,根据《广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该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