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印发碧道建设总体规划,至2025年建成碧道1506公里 千里画卷规划四片特色主题游径

信息时报 2020-10-12 00:42

八道合一三带并行 记者从广州市河长办获悉,近日,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里的总体目标,建成通山达海碧道、广佛高质量发展碧道、城央环岛碧道、田园风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欧嘉福 通讯员 赵雪峰本版图片 通讯员供图

城市治水升级 八道合一,三带并行

广州市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片区多元价值。

《规划》结合广州实际,提出“水道、风道、鱼道、鸟道、游道、漫步道、缓跑道、骑行道”八道合一和“滨水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三带并行的“八道三带”空间范式,保护珠江生态岛链、建设碧道风廊、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协同岸线、河滩、沿岸绿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整治与修复,形成水体全循环过程的系统治理;同时注重与广州城市通风廊道体系的有机结合,保障河道风的通畅性,打造广东万里碧道建设的“广州样板”。

《规划》围绕“八道三带”空间范式,提出加强对42片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利用59座江心岛塑造珠江生态岛链,建设“5主6次”的碧道风廊、22条“多廊+多点”的水鸟走廊,恢复鱼类洄游生态圈,串联34处全市大型绿地斑块,串联超220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特色名城小镇等节点,沿碧道打造公共服务综合带和373公里水上运动产业带,辅助85片产业片区发展,挖掘碧道沿线4类48片价值地区。

诉说广州故事 规划四片特色主题游径

《规划》以碧道沿线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公共 活动空间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位置、文化特色、生态效益、交通条件、建设条件等,策划了四片多条碧道主题特色游径(北部古驿商圩线、中部城央组合线、南部海丝记忆线、东部田园风光线),串联一批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活动空间,诉说广州故事,展示广州魅力。

四片特色主题游径包含多条特色主体碧道路径,串联多个历史文化景点,凸显浓郁的本地特色。北部古驿商圩线主以流溪河为主干路线,梳理流溪河畔沿河集中分布的古圩市资源,唤起旧时乡镇商贸记忆,主打“历史体验+自然休闲”;中部城央线由红色印记线,珠水丝路线,湿地风光线,黄金水道线,工业拾遗线,科创环岛线等6条特色主题碧道路径组成,分别串联中心城区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凸显广府特色;南部海丝记忆线,主要沿黄埔航道、狮子洋水道、虎门水道一河两岸展开,主打“历史体验+滨水运动+自然休闲”;东部田园风光线以增江-东江北干流为线,主打“户外健身+观光休闲+体育运动”。

绘就千里画卷 2035年建成2000公里碧道

《规划》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碧道1000公里以上,初步建立“广州碧道”品牌;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互联互通,基本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道画卷,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到2035年底,全市建成碧道长度达到2000公里,建成通山达海碧道、广佛高质量发展碧道、城央环岛碧道、田园风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形成覆盖全市的碧道网络,实现“水清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 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广州碧道”品牌享誉国内外,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广州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车陂涌、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共113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两高点”“两聚焦”“两注重”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探索经验,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经验”。

四片多条碧道特色主题游径

北部

古驿商圩线(286公里):借道滨水古驿道空间,打造河畔古圩的古圩古道线,主干路径沿流溪河,支线沿白坭河、铁山河、潖江(二)河展开,梳理流溪河畔沿河集中分布的古 圩市资源,唤起旧时乡镇商贸记忆,包括串联历史建筑13处,文物83处,自然资源节点5处,美丽乡村4个,传统村落1个,主要古道沿线历史遗存为明清时代。塑造“历史体验+自然休 闲”的户外线路,促进乡村空间美化活化,带动乡村艺术事业发展,将乡村打造成为世人关注 的观光目的地。

中部

城央组合线共145.3公里,主要包括城央6条特色主题碧道路径。

红色印记线(16.5公里):主要沿新河浦碧道及东濠涌碧道,串联团一大广场、农讲所、东山湖、新河浦等红色历史遗址,回溯岭南革命策源地,讲述红色文化历史。

珠水丝路线(26.1公里):主要沿珠江前航道,串联沙面、海珠广场、二沙岛、大元帅府等,观摩珠江两岸近代雄伟建筑,展示广州作为海丝之路主港的辉煌历史;湿地风光线,12.6km,主要沿海珠湖碧道、海珠湿地碧道,海珠 湖、海珠湿地、小洲村、瀛洲生态公园等,感受城央最美自然生态。

湿地风光线(12.6公里):主要沿海珠湖碧道、海珠湿地碧道,海珠湖、海珠湿地、小洲村、瀛洲生态公园等,感受城央最美自然生态。

黄金水道线(38.7公里):主要沿珠江前航道天河段、猎德涌、琶洲涌、黄埔涌等,串联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 网集聚区等城市重要经济产业片区。

工业拾遗线(18.2公里):主要沿珠江后航道碧道,串联信义 会馆、太古仓、广州商务港、广钢遗址、广船遗址等,见证广州近现代工业的奋斗历程。

科创环岛线(33.2公里):主要沿生物岛环岛碧道、大学城环岛碧道,串联生物岛、大学城环岛路径。

南部

海丝记忆线(218公里):主要沿黄埔航道、狮子洋水道、虎门水道一河两岸展开,挖掘黄埔古港古驿道历史资源、与珠江古水道相结合,再塑海丝记忆历史景观,形成沿珠 江出海航道的古道游览线路,串联古桥码头、碑刻等遗址1处,历史建筑3个,文物24处,自然 资源节点5处,美丽乡村1个,传统村落5个。包含沿黄埔航道-狮子洋水道-虎门水道的珠江古水 道线路,沿沙湾水道的沙湾古水道线路,沿上横沥-下横沥的潭州古水道线路等。塑造“历史体 验+滨水运动+自然休闲”的户外路径。

东部

田园风光线(135公里):借助增江-东江北干流沿线优良的生态资源本底和田园风 光,塑造东部田园风光线,同时融入东江古水道线路,塑造“户外健身+观光休闲+体育运动” 等自然休闲运动路径。

新闻推荐

奔跑无障碍 广州视障跑者备战广马

陪跑员和视障跑者通过手中的牵引绳联系彼此,一起训练备战广马视障跑者与陪跑员进行训练前热身羊城晚报记者梁喻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