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累计支付5.73亿, 明年推进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 广州亮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绩单
广东省支援湖北移动P3实验室和国家(广东)紧急医学救援队完成支援任务顺利抵粤。李细华摄
常用药降价、储备方舱医院、长护险人均月付超2600元……9月28日,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亮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绩单。
会上透露,疫情期间,广州医保已拨付涉及86.41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特殊医疗保障费用,统筹支付近亿元。对于社保“第六险”——长护险,目前,广州已有16395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
通讯员穗医保宣
拨付86.41万人次新冠肺炎医保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医保护航。
今年4月,广州医保局就发布相关文件,及时跟进落实疫情防控医保政策,对确认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参保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胸部CT筛查、检查等特殊医保待遇。
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建龙在发布会上亮出一组数据:截至8月31日,广州医保已拨付涉及86.41万人次的新冠肺炎特殊医疗保障费用,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总额9579.38万元。广州医保向本市21家医疗机构共拨付专项新冠肺炎周转金4.37亿元。
同时,广州医保实施医保缴费减、降、延政策,今年1-8月累计减轻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136.85亿元,预计全年可减负171.75亿元。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按月缴纳职工医保费用的企业,可在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补办补缴,不收取滞纳金,不影响就医待遇。
对于新冠肺炎这类传染性强的疾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对此,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表示,广州405家医疗机构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从诊断到报告至国家疫情报告系统平均用时2.5小时。
将储备方舱医院、备建应急中心
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广州公卫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问题和短板也随之暴露,下一步如何补短板?
陈斌表示,广州将加大硬件上的规划建设投入力度,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储备方舱医院。
“发热门诊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前哨作用,我们正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及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等开展规范化建设。”陈斌说,规范化建设共覆盖108家发热门诊和197家发热诊室,所有发热门诊、诊室改造项目在本月底完成,新建项目在12月底前完成。
对于在武汉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舱医院,下一步广州将在市区两级进行储备。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武汉方舱医院在解决大量轻症病人的观察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万多张床位有效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救治目的。”陈斌介绍,广州已经初步编制了广州应急方舱医院改造方案和启用预案,市、区将分别按设置1000个床位和300-500个床位的规模,确定2-3处大型体育场所、展馆等作为方舱医院建设场所。
广州还将备建应急中心。
“接下来我们还将考虑建设一个包括应急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应急物资储备于一体的应急中心。”陈斌说。
基金支付长护险人均每月2662.88元
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期护理险试点扩围。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成为舆论热点。
而在这一方面,广州既是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也是广东省唯一试点城市,已取得一定成绩:2017年至今,长护险已覆盖803.1万名参保职工,累计为超1.6万名参保人提供了相关服务,其中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占到享受人群的96.4%,80岁以上占76.8%。截至8月31日,广州有长护定点机构194家,基金累计支付5.73亿元,人均每月支付2662.88元。
今年5月1日起,广州长护险政策得到“升级”,新的补充政策出炉,参保人在住院期间即可向所在医疗机构提出长护评估申请,实现医保待遇和长护险待遇的无缝衔接。
“目前我们也正在根据国家医保局以及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扩大长护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长护险政策的修订工作。”陈建龙表示,将结合广州的实际,适时扩大长护险的覆盖人群范围以及待遇保障范围,使这项制度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在长护险之外,目前,广州正推进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在发布会举办当天,广州市“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项目也进行了公开招标。该试点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商业健康保险补充作用,实现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
具体而言,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将在参保人群、缴费通道、待遇范围三个方面相衔接。广州医保参保人可以自愿投保,不限投保年龄和既往症,覆盖全体参保人。缴费通道优化职工个人账户功能。重点保障大病患者医保目录范围内外个人负担费用,减轻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目前这项试点方案市政府已经审定,2021年1月1日起就正式推出商业补充保险的试点工作。”陈建龙说。
25个药品平均降价52%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是广州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两把"钥匙"。”陈建龙说。
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这一探索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对广州智能监控示范点建设中期评估评定为优秀。
同时,广州也正逐步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
2019年4月1日,广州正式组织实施国家试点,一年以来中选品种采购总量为4.34亿片(粒、支),超额约定采购量96个百分点,25个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与启动国家集采试点前价格相比,医保基金约节省3.72亿元,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约2.21亿元。
“一些常用药降价明显,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特别是长期慢性病人的药费负担。”陈建龙说。
广州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新模式,全省已有11个地市相继加入广州GPO平台,截至目前,采购合同金额累计超过611亿元。按广州GPO实际采购价格计算,2019年节约采购费用约39亿元。
在降低药价惠民之外,广州还强化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今年1-8月,广州共救助困难群众79.9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4.04亿元。
陈建龙表示,广州第一时间实施医保支持慢性病长处方和“互联网+”复诊政策。截至8月31日,广州有172.27万人次参保人享受长处方政策,累计统筹支付约4.8亿元。
群众看病就医也更有保障。目前,广州职工医保参保人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11.1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达到70.81万元,职工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0.4%,城乡居民医保达到76.8%。
此外,广州还大力推进“互联网+医保”,截至8月31日,医保电子凭证共计激活732万多张,支付金额约2.04亿元。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方面,广州269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同时选定省内外34739家定点机构为广州参保人提供异地就医联网服务。
新闻推荐
【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陈燕青)5.72亿元的存货不翼而飞,广州浪奇28日开盘即被巨单封死跌停直至收盘。如果按照公司去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