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精品渐入收藏界视野

羊城晚报 2020-09-28 11:52

温浩知名创作人、策展人、学者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先生活haostyle”发起人;“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总策展人

宋涛知名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出生于上海, 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3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硕士学位,1994年回国创办了TAO画廊, 1995年成立宋涛设计工作室。2002年创办自造社,成为中国第一家设计师品牌。2019年创办YUAN艺术设计博物馆。创作范畴涵盖绘画、装置、艺术设计等。并在上海美术馆、上海多伦多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等举办个人展览

邵帆作品名称:黑色背景的椅子材质:榆木圈椅、亚克力

温浩作品名称:云龙椅材质:黄铜

石大宇作品名称:椅优弦-四足版材质:毛竹、大漆

张周捷作品名称:OBJECT#SQN1-F2A材质:黄铜

宋涛作品名称:竹几材质:老榆木、黄铜、树脂

文/羊城晚报记者施沛霖

图/受访者提供

说起家具收藏,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明清家具,它们工艺精湛,富含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美学趣味。在明代家具上,更浓缩了中国文人最深层的精神态度。而中国当代家具设计,诞生于当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大环境下,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批才华横溢的中国设计师崭露头角,他们不但根植历史,着力寻找和构建东方文脉,也包容并蓄,放眼未来,重构当代中国人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

正如知名创作人、策展人温浩所说:“中国原创家具设计师和品牌群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物质向精神升级、从产品向品牌转型、从短期向长期发展、从链条向生态变化、从行业向社会融合。高维思考、全维操作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优秀的当代家具设计作品也渐渐进入收藏界的视野。

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宋涛认为,这些作品无论从传统工艺和观念的创新到数字技术的运用,都展现了设计师对自身文化属性的理解和当下社会的思考,尤其在突破边界和语言创新方面,呈现了多元的面貌和无限的创造力。既能满足对功能的日常需求,也展现出了功能之上的力量与诗意。

2019年,宋涛创办了YUAN艺术设计博物馆(YuanMuseum),旨在持续挖掘、推广中国设计,将中国设计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系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宋涛称,“希望能够通过设计博物馆的展览与收藏,让更多收藏家、媒体和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国当下造物审美与工艺水平。透过一件件创意脱俗的作品,激发出观者对生命本源的热爱与思考,更希望人们回归到东方造物所倡导的内在生活本身。”

世界级设计力量在成长中

明代是中国家具设计的黄金年代,清式家具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近现代,中国家具似乎遭遇审美断层,在国际上也缺乏话语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文化自信在世界的兴起,中国优秀的当代家具设计正在崛起中。当代家具设计师们也以不同方式,尝试探索与定义中国人的新生活方式。

羊城晚报记者: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现状如何?

温浩:明、清家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艺术结晶,历经岁月沉淀,是超越个人之力的家国表现,有着独特而明确的“形制”和“范式”,反映为大一统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高度集中化的体现文化中的统一性。当代设计、现代设计有着与之完全不同的生成逻辑和观念体系。

在近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经历了世界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大融合,形成大变革、大重建的发展际遇期。家具设计成为文化、经济水平的双重载体,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精神、物质成熟程度,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创新活力和多样性需求。个性化需求与差异化发展成为近当代的总体趋势。明式、清式家具渐与当下的生活远去,取而代之的将是符合当代情感和文化诉求的中国家具设计。

经过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依托成熟的加工制造、庞大的市场需求、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成长为世界级的设计力量。

羊城晚报记者:当代优秀的中国家具设计与西方现当代家具相比,有什么显著的美学特征?与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哲学有什么内在联系?

温浩:家具设计学科是综合性学科,涵盖技术与艺术,同时反映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国家的家具设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本土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与西方当代家具设计的显著区别来自于“隐性”和“显性”美学表达的价值取向上。

《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内在的驱动力来自于中国文化。在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上的方式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中国的制器美学来自于造境美学的需要,遵循“以器载道”或“以道制器”的基本原则,实现物质性价值的前提是保持精神性价值。在向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中,文化自信正在成为中国时代精神的主特征。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正在反映着这种特征。只有保持这种特征,才能为世界家具设计作出中国贡献。

羊城晚报记者:当代优秀的中国家具设计是否与21世纪现代人的生活紧密关联?当代家具设计师们如何定义中国人的新生活方式?

温浩: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延续不断,对中国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亦无所不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转化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生活方式就是物质精神化和精神物质化不断转化升级的过程。在中国,家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容纳的是身心灵,滋养的是精气神,追求的是天地人合一。

中国传统当代化,成为一个开放性创新的问题。前不久在广州举行的“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归为三大类型: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以艺术消费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以设计消费为主导的生活方式。这三种类型覆盖了中国消费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地位。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在这种多样性需求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未来可期。

“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倡导艺术、设计、生活“三位一体”,也从宏观上体现了中国设计与发展的总趋势。40多个中国一线原创设计师品牌、200多位中国一线艺术家、设计师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不同的板块中,反映出中国创新力量的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差异化。

收藏动力源于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近年来,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精品,已成功吸引了国内不少收藏家的视线。

艺术家宋涛创办的YuanMuseum,被评论界称为“不可多得的精品生活方式美学博物馆”。今年8月,YuanMuseum在北京开出第一座总共4幢、共计2000平方米的设计与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家具、艺术地毯、漆器、陶器、首饰、艺术装置等诸多门类,希望以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梳理、把握中国当代家具艺术与设计发展脉络与脉搏。

羊城晚报记者:为什么说一些中国优秀的当代家具设计,已经像西方现当代经典家具那样具备收藏价值?

宋涛:设计是解决功能和使用,艺术是表达精神和艺术家的个性。

如果收藏一件作品只是因为你觉得它会升值,那大多行不通。收藏其实一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渴望,渴望拥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物件。

在收藏时怎样判断艺术设计品的价值?这就与你的生活一样——生活中你怎样判断谁能成为朋友或者爱人?当然要听从内心。

艺术设计品的首要判断标准是,它是无法批量生产的,这种稀缺性让它具有收藏价值。除此之外,它还必须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品质。

羊城晚报记者:目前收藏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藏家群体是否渐成气候?有什么人群特征?

宋涛:中产阶层主导着消费市场,有着极大的消费能力,近几年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为生存而分享批量性工业产品,开始关注精神层面,不仅注重设计产品的实用性,更加追求对生活空间的审美。

羊城晚报记者:“YuanMuseum”的创办宗旨和入藏标准是什么?目前收藏了多少中国当代家具设计?藏品主要分什么门类?

宋涛:基于对中国当代设计的思考,几年前就有了建立YuanMuseum这个构想。中国的审美体系断层非常严重,以前的根基都在那里,但需要挖掘。在中国设计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到了一个需要梳理的阶段:寻找中国设计的文脉,还要把中国设计纳入世界文化版图进行自我认知。关于东方设计或艺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历史的片段,过去式的东西。中国的大众审美的基础太弱,需要这样普及教育式的博物馆存在,这个就是建立YuanMuseum的初衷。

通过YuanMuseum这个平台,持续挖掘、推广中国设计,旨在为中国设计师、艺术家提供宣传、交流、合作平台,确立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领域的地位。同时,以东方审美为线索,提倡中国设计要“当代”,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又不局限在“中式”的标签内。

YuanMuseum以生活美学为核心,目前收藏了500余件作品,收藏作品有艺术家具、艺术地毯、漆器、陶器、金工艺术、艺术装置、嗅觉艺术、观念摄影、绘画等门类。

新闻推荐

乘风破浪,旺季掘金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数字金融部成功举办跨境出口电商暨信银致汇推介会

9月18日,为抓住欧美亚马逊“黑五”等网购旺季,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数字金融部、北秀支行联合平台机构举办“亚马逊跨境电...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