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意义在于能成为家人之间的共同回忆
■学而优书店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一个小孩,每天等着书店一开门就走进来,娴熟地走到自己想去的角落,沙沙地翻起书来,书店打烊就离开,书店工作人员终于在某一天忍不住问了一下小孩,孩子说,“我从未见过这么多书,而且不用钱就可以看。”原来,小孩是趁着暑假来到了做保洁工作的父母身边,父母每天在旁边楼盘工作,他“意外”发现了书店,于是成了他每天一早起床最向往的去处。
作为当时的书店工作人员之一,现任学而优总经理的余先生有点感慨,书店的意义也许就在于给每一位读者提供了憧憬,尤其为小孩营造了对美好的设想。
坊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北京万圣,南京先锋,广州学而优,上海季风,台湾诚品。”这也说明了民营书店学而优的底蕴。
余先生谈到学而优创始人陈定方曾说办这样的书店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让爱书人能更容易地买到好书”。买书不难,但能买到好的书,是曲折的。
创办于1994年的学而优书店,位于中山大学与广州美术学院之间,1400平方米的空间,因为建筑结构的特殊原因,被隔成了不同的空间,甚至空间上下也有落差,“学而优才是真正的书店。”一位文化界朋友如此跟我说,走在学而优,的确有曲径通幽的感觉,每到一个拐角处总会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遐想。
学而优书店主要以销售社科、文化、学术类图书为主,是广州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民营文化学术分店,它以人文社会学术为主导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不定期地开展讲座与文化活动,成为了广州文化人相聚探讨的学术空间。同样,这里也成了中大、广美两所高校教师进行文化交流的据点。还记得2006年前后,广美教美术史的教师就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学而优的讲座或者文化沙龙。
余先生介绍,前不久策划了一个“一星期店长计划”的活动,其中一名体验者说,他是“在”学而优长大的,原来他小学阶段就是在中大附小就读,学而优刚开业,他就开始泡书店,二十多年,互相成长,现在,他经常带着小孩过来,“期待他小孩以后继续会带小孩过来,一代一代的,我想,书店的意义就在于能成为代际之间的共同回忆与成长的空间。”
新闻推荐
广州:一位外来作家眼中的“精神原乡” 读《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有感
卢锡铭江冰教授是位“新广州人”,他祖籍江苏,出生、成长在福州,读大学和任教在南昌,2003年从深圳来到广州,进入当时的广东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