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广州市学校专场活动举行,学生仔发明创造脑洞大开让人惊叹特殊防毒面具能声光呼救 老人智能急救箱疏危救急

羊城晚报 2020-09-26 12:13

羊城晚报记者蒋隽

重现上世纪30年代能开合的海珠桥、老人智能急救箱、火灾中发光发声让佩戴者能尽快被救生员找到的防毒面具……今天上午9时,全国科普日广州市学校专场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玉山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是广州市针对学生群体组织的大型群众性公益科普活动,期间,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还将组织学生航空航天、建筑及车辆模型、人工智能、科学幻想、科技创新大赛、STEM教育研讨、质量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校园科普教育活动,掀起新一轮校园科普教育的高潮。

再现上世纪可开合海珠桥

羊城晚报记者看到,现场展示了广州中小学生大开脑洞的发明创造。

“全家出去玩的时候妈妈被石头刮出一条很长的伤口,怎么安全处理全家查了半天。”黄埔东区中学初二男生严正对生活中发生的意外的审思,发明了老人智能急救箱,“比如老人在家被割伤、骨折,可以告诉手机,手机蓝牙连接到药箱,可以打开对应药物区域的盖子,不怕用错药。方便老人和小孩的急救处理和救助”

你可知,早期的海珠桥是可以开合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的同学们在老师帮助下,做出了上世纪30年代能开合的海珠桥,重现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同学们大量查阅资料,尽量让模型符合当年大桥的外观,而且真能开合。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太和实验学校初三的魏一鹏发明的是一个特殊的防毒面具,“火灾中烟雾大,面具有灯、警报器发出声、光,可以让求救者很快被消防员发现。”该发明已经申请了专利。

为了让中小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动态,现场还邀请了黄埔区25家高科技企业进场,展示项目从环保、干细胞的生命科学研究、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VR虚拟现实到机器人及3D打印领域。

线上活动向全市学校开放

据了解,此次活动分为现场活动与线上活动两部分,现场活动有主会场开幕式、前沿科技展、科普体验区和静态科普展板区;线上活动有科普云展示、院士专家云科技讲座、在线VR展厅和科普知识答题互动等。线上活动将延续到11月1日,所有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开放。

在现场的科普体验区,邀请了14家具有特色教育的学校,展示各校今年的教育成果,如白云华附的少年科学院给观众带来的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的新款防毒面具;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展示了自主撰写的多本STEM教材;华峰中学展示了十余项学生的发明专利作品;在人工智能与编程领域中游刃有余的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给青少年展示了声纹和人脸识别的研究成果。

此外,现场的科技前沿讲坛,邀请了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科普讲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禹标主任医师为公众展示了“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与预防”;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周玉山博士针对当前大热的无人驾驶与大家分享了“说说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代表处移动无线负责人任师可则为同学们带来5G技术的应用及愿景创新、“5G+AI”跑出战疫加速度。

除了现场活动的繁花似锦,线上科普活动更加精彩,青少年可在指定时间内参与科普知识答题互动,检验自己对科普知识的学习情况,成绩排名前100的学生,将获得由市教育局颁发的“2020年全国科普日学校专场活动科普聪明星”证书。

新闻推荐

广州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两成 “到金交会上比拼普惠金融能力”

在9月25日举办的金融产品交易普惠金融专场上,15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推广大使登台,就各家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进行推介。与...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