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我来啦!华南理工大学首次组织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实习项目

羊城晚报 2020-09-24 13:08

张小明硕士毕业照

张小明在芬兰交换时参加学生活动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亮通讯员赵春旭卢庆雷

图/学校供图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录取名单公布,国内有54位优胜者最终入选。其中,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张小明成为人选之一,这是华工首次组织选送学生参与CSC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并入选。

利用学校资源延伸学生生涯

“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并为之奉献一丝光亮,那一定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张小明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在B站上看到别人分享联合国实习经历便已心动,申请去联合国实习就像是一颗埋在心里的种子慢慢生长。

今年3月,学校选送工作开始启动,她在班级群里看到辅导员转发的通知,发现自己符合申请条件,在CSC官网查询岗位介绍后,又恰好找到了符合自己专业的岗位。5月正式报名,6月通过笔试,7月CSC面试,8月联合国面试……不断通关的过程漫长且繁琐,张小明一边期待,一边踏踏实实做准备。

诸多国内外名校学生一同竞逐,该项目的竞争较为激烈。张小明申请了联合国开发署纳米比亚的公共关系/信息与传播实习生,一开始也“有点慌”。但专业匹配度高、有国际交换项目经历等都给了她信心。她分享说,在面试中,能够表现出充分尊重和认可联合国的价值观很重要,通过讲述经历展示自己的能力,传达自己积极的价值观,这是自己成功的法宝。

张小明说:“我研二时通过学校申请了去芬兰的交换项目,现在又由国际处推荐申请了联合国实习。希望师弟师妹们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提升自己,无论是实验室资源、项目资源还是国际交流处的平台,都能让我们的学生生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据悉,张小明将于今年11月出发前往纳米比亚,开始为期6-9个月的联合国实习之旅。

实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战略

记者了解到,除张小明外,华工学子最近两年在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就业方面均有所突破。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同学在读期间依托于华工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选择建筑技术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在CSC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和学校资助下,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丹麦科技大学合作中心哥本哈根能效中心实习,协助丹麦环境署区域能源系统专家组开展工作;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届博士毕业生马同学进入国际竹藤中心工作。

“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既彰显出华工学子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国际素养,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表示,突破的背后,是学校近年来主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顶层战略,以及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调动校内多方力量,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战略实施,着力培养具备工科优势、通晓国际规则、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并存、能在国际组织发声的后备国际人才。

记者了解到,华工加大国际组织项目宣推力度,开设系列讲座,搭建及时信息渠道。2019年,先后邀请前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马燕生、前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张秀琴来学校做讲座。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联合国人力资源厅广州专场推介会,遴选学生赴北京参加首届联合国机构咨询活动,与CSC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页和公务通知等向学生推送项目信息。

华工还逐步形成全链条、多渠道的资助体系。学校设立“笃行奖”对赴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学生发放专项奖励,统筹组织并资助的寒暑假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对赴国际组织实习的各类毕业生全覆盖资助。

2020年,学校成功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未来将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实习实训等方面展开全链条和全方位的布局与支持,在相关学院探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国际组织专业人才。

新闻推荐

终于等到你,“十·一”黄金周!广州商场逛买指南,收好不谢!

插图/范英兰在天环广场纸艺花展拍照艺术感十足在天环广场纸艺花展拍照艺术感十足太古汇“浮游时光”艺术装置多个国风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