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赖”或许是种“精神病”
点击广东
秋分过了,猛烈的秋雨也下了,“入秋”想必不远了。在期待秋高气爽的日子之际,疫情防控的思想之弦恐怕得绷紧一些了。为此,“广东省消委会发出国庆中秋消费提示:疫情防控不放松”(《南方日报》9月23日)。与此同时,“广州市场监管局明确:经营无合法来源的冷冻冷藏肉品将严肃查处”(南方网9月23日)。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更活跃,因此疫情防控意识有必要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提高。
疫情防控,事关生活幸福,更关乎生命财产安全。你看,“应对新冠肺炎,广东医保预付超22亿元”(《广州日报》9月23日),这一数据既折射出广东在抗疫方面付出了巨大财力,也彰显了公共财政为生命健康的兜底责任。同样,“广东所有医院年底将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信息时报》9月23日),也是公共责任不断强化的体现。在人口流动常态化的今天,异地就医现象必将越来越普遍。为异地就医者提供报销、结算方面的便利,定能增进老百姓的获得感。
看病是民生大事。好好治一治那些病得不轻的老赖,同样是民生大事。从“广州法院智慧执行让老赖原形毕露:声称还不起五千欠款却有钱打赏主播144次”(《广州日报》9月22日)的情况来看,有些老赖的“赖”可能是一种“精神病”——拿欠钱当成就、当快乐。比如这名老赖,为了区区五千元钱装穷,最后却被法院的智能分析系统发现,他不到半年就收入32万元,网购39万多元,给主播打赏144笔累计1万多元。看来,此前成都一名老赖一边转移财产一边自称有精神病,并非毫无根据。
◎胡也屏 媒体人
新闻推荐
广州向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发,重点建设“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等消费示范区 北京路步行街今日“新装”开街
“最舒心”的步行环境、“最广州”的文化元素、“最具烟火气”的商贸业态、“最智慧”的街区管理……9月22日,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