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才有好孩子

羊城晚报 2020-09-18 12:57

□闫娜

在广州执信中学从教20年,我当了11年的班主任,带了八届初中毕业班。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很开心能做着这样光荣又有意义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桃李不一,有酸有甜,但都是可爱的果实。我欣赏并接纳每一个孩子,并由衷地祝福他们。我常思考教育好孩子有无灵丹妙药,在此想与家长们谈谈心。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接纳”。我希望初中生的家长能接纳孩子的种种表现:叛逆、发脾气、怕艰苦、不求上进、成绩滑坡,等等。其实接纳孩子的各种不良表现也是接纳自己。只有先接纳自己,我们才不会看到孩子试卷不及格时火冒三丈,厉声训斥,才能和风细雨地与孩子平等交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不可能依照别人的模式生长。

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说他多动症,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脑子缺根弦。进了初中,儿子初一数学测验只考了50分。这位妈妈面对试卷和颜悦色:“还行啊,有一半的题目都做对了,妈妈希望你期末数学考试考个60分,增加10分有信心吗?”孩子感动地直点头。后来这孩子数学成绩节节高升,考取了理想的高中。孩子接到高中录取通知时,流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聪明,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懂我,欣赏我......”所以,家长要善于接纳,养人重在养心,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榜样”。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许多行为模式是受家庭影响的,有好家风才有好孩子。

有位家长,孩子读初中时她考研,孩子读高中时她考博。她起早摸黑、分秒必争的学习精神,儿子都看在眼里。儿子问妈妈,你现在工作顺心,还是部门主管,这么拼你图什么呀?妈妈答:“我不图什么,我爱给自己出难题,挑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还有位妈妈让女儿给住在马路对面小区的小姨送水蜜桃。女儿许久才回来,妈妈问:“这么久,你去‘十八相送’了啊?”女儿说:“见了小姨开心,多聊一会儿,总不能扭头就走吧。”妈听了很满意,表扬女儿懂事。但女儿突然问:“你刚才说‘十八相送’是啥意思?”妈妈就讲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故事情节。女儿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妈妈又给这个偏好理工的小女生讲了古典名著中的《白蛇传》、《六月雪》等故事。从此,这个女生对文科也不偏废了。

再说一位老爸,他过生日时,亲朋来庆贺,但这位老爸滴酒不沾,儿子说:“老爸,你过生日,就喝几口酒啦,可以请代驾嘛。”但老爸道:“我给自己定下铁律,只要我自己开车,陈年茅台也不碰。”

平时我在夜里备课,我的儿子问我:“你还用备课?从初一教到初三,循环多少届了,有的课你都能背了,拿上课本上台讲就行啦。”我说:“有些老教师学问比妈妈高,教学经验比妈妈丰富,至今仍非常认真地备课。他们是在读厚厚的书,再跟学生浅浅地说。”儿子眨巴着双眼,没出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陪伴”。陪孩子需要时间,而时间是挤出来的,心在哪儿时间就在哪儿。我要强调一点,陪着与陪伴是两回事。陪着往往是人在心不在;陪伴,是用心,是父母的积极关注,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巨变的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生理心理的发展不平衡,就容易产生困惑与茫然。这时,家长的陪伴至关重要,孩子觉得有人爱,家长是他的坚强后盾,就会消除孤独感,走出消极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

陪伴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与孩子的肢体接触,比如吻吻女儿的脸蛋,撸撸儿子的脑袋;可以是与孩子聊聊社会、学校的逸闻趣事,彼此畅怀大笑;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数目标,鼓励孩子勇于夺冠;可以是与孩子一起看场电影、看次画展,彼此交流心得体会,甚至争论一番;也可以是在特定的节假日给孩子发微信,或写封亲笔信、赋诗一首,送鲜花一束、小礼物一盒。这些细致熨帖的陪伴,孩子能感受到,并且会觉得特别温暖。

新闻推荐

“新中国雅集”26+1:郭沫若关山月黎雄才等人题绘四米巨制《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图原貌(主办方提供)1956年9月30日《长江日报》对《百花齐放》的图文报道文/羊城晚报记者朱绍杰9月15...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