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图书馆街镇处处飘书香 广州从化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沃土
从化图书馆街镇分馆。
进入门禁,一排排整齐的图书映入眼帘,并按照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卫生、农业科学等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摆放。虽然占地面积只有150平方米,却有近1万册的藏书,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这,仅是广州从化区一个村级图书馆。
自《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发布以来,从化区从2017年至2020年,连续4年将加快“图书馆之城”建设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而今全区公共图书馆规划的1个区域总馆、8个街镇分馆建设任务已经完成。截至2019年底,从化区图书馆总分馆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每千人图书馆建筑面积达49.7平方米,大大超过不得少于13.5平方米的要求。
图书馆是丈量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能检测一座城市精神的厚度。
“试想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天真烂漫的孩子来图书馆读书,这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城市发展的底蕴和生命力所在。”从化区图书馆馆长邱跃表示,希望通过图书馆建设,跟游戏和电影抢时间、抢阵地,培养大众尤其是16岁以下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让社会形成阅读氛围,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沃土。
●撰文郑四方朱伟良
厚植文化土壤
“我每周都要来三四次,比较喜欢社科类的书,在这吹吹空调看看书蛮好的。”20岁出头的张晓钰在帝田村社工站工作,他正捧着一张《刁蛮公主戆驸马》的影碟准备借阅,为了丰富村里老人的生活,他和同事们需要经常组织活动,而张晓钰通过在图书馆借阅的影碟,自学粤语和粤剧,跟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从化区图书馆帝田村分馆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是文化书籍,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帝田村近年来瓜菜种植产业兴起,所以像《南瓜栽培新技术》、《优质西瓜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等工具类书籍,也常被借阅。
鳌头镇帝田村距离从化城区25公里,位于广清交界,全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化发展水平低,是城乡公共服务延伸的末梢。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截至9月9日,帝田村图书馆进馆人数已经达到了8374人次。
帝田村图书馆有今天的面貌和吸引力,是因为经历过一次大升级。2017年,从化区启动了镇街文化站图书馆的“专业化升级改造”,从化区图书馆派遣了7位馆员担任街镇分馆业务副馆长,这些馆员需要参与所在分馆的升级改造、图书转藏、上架以及系统调试、环境布置、活动策划等工作。区图书馆还鼓励其他馆员担任“馆长助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年轻馆员快速积累农村文化工作经验。
“我们村有共识,认为脱贫要先扶智,把图书馆建成村民活动中心,让大家学通弄懂一些知识和技能,真正能用于实践。之前还举办了21天连续阅读挑战赛,效果很好,大家热情也高涨起来。”帝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员会主任徐座潮说道。
“让群众围着文化阵地转,让阵地按照群众需求办。”在从化区图书馆馆长邱跃看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地衔接,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实现文化振兴的重要一步。特别是,依托逐渐形成的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氛围,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的“文化能人”,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土壤。
盘活沉冗资源
建设全域覆盖的图书馆,是否要新投入大量的资源?从化区用微改造、盘活旧空间的生态理念给出了答案。
“这里各街镇图书馆建设有个特点,所有场地都是通过厂房、候车大厅或其他公共设施改造而来,通过加固、装修就能直接投入使用。不仅盘活了社会沉冗资源,同时实现"一地多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释放了阅读空间效能。”邱跃说道。
鳌头镇将黄埔区援建的原鳌头客运站休闲区打造为集图书馆、文化馆功能的综合文化体,客运站实现了向“思想阵地”的功能延展,一跃成为全区最大的镇街分馆。改造完成后,鳌头镇图书馆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藏书25000册。作为附近61个村的交通枢纽,乘客们在候车的同时,可以抽出一本书打发时光,为大脑充电。
“镇图书馆将整个二楼作为活动学习中心,积极组织公益讲堂和其他学习活动,上个月组织了35期活动,参与活动的村民、居民达到了1400人次。”鳌头镇科技文卫办主任杨世光说。
良口镇分馆在馆内设旅游问询、展示平台,做到文旅融合;吕田镇分馆由4楼迁至1楼,在馆内设置政务服务窗口,同时解决了政务服务和文化服务直面群众的问题;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太平镇图书馆,兼具宣传地方文化经济的功能……
在从化区镇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些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到解决。特别是通过对各级部门援建的农村公共服务类、文化设施类、社会服务设施类项目进行梳理,各部门协同跟进,有6个镇街场馆得以重新调整、扩大。北部街镇图书馆全部搬迁,场馆建设、藏书质量、技术保障、人力资源配置、阅读活动推广等多项指标都排在区内分馆前列。
筑牢实践阵地
2019年,从化区图书馆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达到1302场。这一千多场活动分6大类和48项,并形成了品牌化、常态化、项目化、社会化的模式。活动也从早期简单的培训、讲座、视频放映,逐步向定制化服务、口述历史、创客培训、文旅融合等方向发展。
“之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几位同学,创办了一个叫"英语戏剧屋"的项目,从化区图书馆设立有语言馆,就邀请他们过来表演,效果很好,于是在各个分馆进行推广。”邱跃说,以后要在戏剧、书法、绘画等不同领域创立不同的品牌,然后引进像“英语戏剧屋”这样的团队和项目,让群众打分,优胜劣汰。
形式多样化、活动精品化带来的积极的反响。8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从化图书馆太平镇分馆,开馆不到一个月,已经创下2.6万人次进出,1400册图书借阅的数据,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学习的打卡点。
从化区图书馆将“垃圾分类”“帮老扶幼”等体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题嵌入到品牌化活动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把一系列文化教育话题做实做活,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让图书馆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支点。
区图书馆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在地,馆内配置了新时代市民学堂、红色书吧、红色影院、百姓舞台等文明设施,形成集宣讲、教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
至2019年底,从化区8个镇(街)、221条行政村已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配套各类文明实践点1100多个。
“村民们不仅在广场上跳舞,锻炼身体;也可以在思想上"跳舞",活跃一下脑筋。”从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有书可读、读出乐趣的背后,是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具体探索。
未来,还将结合农家书屋和数字阅读,持续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食堂:预约订餐 按需买菜 餐厅:菜牌标量 按位上菜 从化餐饮业节约粮食有妙招
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钻莹通讯员江楚君、李烨威、陈宝怡)预约订餐,推出高性价比套餐,菜牌上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