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一片新天地有房住有钱赚 上学就医有保障
羊城晚报特派贵州记者陶奕燃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东携手贵州一起来解题。
就业
变身新居民,端上新饭碗
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居民韦龙凤一家七口分得了两套新房,面积合计140平方米。“全部是装修好的,我们买些日常用品就行了。”韦龙凤说。
有新家还得有新业。搬来社区三个月后,韦龙凤在离家只有“一步之遥”的贵州水绣霓裳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找到了工作。原先在老家养猪养羊的韦龙凤边学边做,不断适应更高难度的车间工作,工资也从最初的两三千元,涨到现在的六千多元。
这个给韦龙凤提供了稳定工作的扶贫车间,就是广州的帮扶项目。
贵州水绣霓裳实业有限公司扶贫工厂于2019年5月初正式投产,设置工位300余个,目前稳定在岗人员106人,工人保底工资生手1600元–2000元,后期根据工人的熟练程度实行计件工资,可增长到3000元-6000元以上。
就医
住进新家园,看病就在家门口
崭新的楼房、整洁的街道、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毕节市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安置点,一派欣欣向荣。最引人注目的,是身穿白大褂、手拿医疗箱,在社区中穿梭的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
汪复生就是其中一位。汪复生原为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今年6月来到纳雍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
据了解,纳雍县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广州市天河区投入帮扶资金350万元援建,201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全科诊室、妇科、儿科、中医馆、医学检验科、心超影像科、数字化接种门诊等基础科室。目前有医护人员35名。
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后,解决了白水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实现群众15分钟就诊看病的需求。
就学
“四点半学校”,孩子放学后也有人管
8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惠水县明田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民社区的“四点半学校”,明亮的房间里,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正认真书写着假期作业。宽敞的户外,志愿者钟定永正领着孩子们玩“喊数抱团”的游戏。
何为“四点半学校”?明田街道宣传委员赵酌做了个生动的讲解,“假如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小学,我在附近的扶贫车间务工。在下午4点半的时候,就有志愿者统一把孩子接到四点半学校,等下班了,我再去接孩子回家。四点半课堂就是这样一个服务机构。”
据了解,为了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写好,解决搬迁群众学龄儿童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看管的难题,惠水县以新民社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在新民社区创建了该县第一所“四点半学校”。
新闻推荐
给姥姥做一碗鸡蛋羹◎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六年级 邹沂霏 ◎指导老师 陶然
◎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六年级 邹沂霏 ◎指导老师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