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文化的原乡
定位文脉,需要将荔湾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总的说来,荔湾属于南方文化,广州是山水城市,千年商都是我们的经济属性,平民色彩是我们的文化特点。
荔湾区的三重空间,我们可以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地理空间——美丽;城市空间——繁华;文化空间——多彩。
摘自《文化的原乡》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研究和书写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地方的起源和回溯,也因此,“怀乡”一直是中华文化的叙事母题。这种原乡精神也是岭南文化历来的重要气质,是广州文化里浓郁的本土情怀。
广州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精神原乡,那么,广州文化的原乡又在哪里?在历史中叩问与追溯,在现实中思考与探寻,我们看到,在广州本土作家、文化学者梁凤莲女士的笔下,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那些具有历史感的文化符号:“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千年名胜荔枝湾、古老而精致的西关大屋、中西合璧的骑楼、长长的麻石板路、精美的雕花与趟栊、悠扬的粤剧粤曲、热闹的茶楼、精巧的广式点心、清淡鲜嫩的粤菜、亮丽的花市、繁华的十三行、美丽的西关小姐……这些数不胜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都可以在荔湾(西关)的文化容器里找到。所有的文化都是人创造的,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躬身劳作,创造了富足、多彩、美丽、丰饶的荔湾——这里“既是旧时宫苑地,也是繁华生意场;既有渔樵耕读的田园风光,也有丰衣足食的欢乐时光,从千年羊城内满溢出来的排场,加上广州人天性中的勤劳肯干,与珠江口顺流逆流都通畅的交通,混合在十里花田的基调上,这就是西关的风味,这就是荔湾故乡的荣光”,也因此,平民性、开放性、包容性成为西关文化、广州文化的特点。
“因为热爱,所以言说。”作为广州土生土长的作家,梁凤莲一直用最深厚的感情来抒写养育她成长的这片热土,用最嘹亮的歌声来歌唱这个美丽的家园与故乡。她一直强调“扎根岭南,本土言说”,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下了无数讴歌广州风物的文学作品,她在小说《西关小姐》《东山大少》《羊城烟雨》中,生动展现了广州的风土人情,描写了感性、具有自我特点的岭南人物。作为文学博士和文化学者,她坚持聚焦岭南文化和广州文化,写下了《容度之间——岭南文化与文学的内省和互证》《城市的拼图——广州市各区品牌文化研究》《百年城变》等多部著作,用文化研究追问城市真相。如今,这部《文化的原乡》再次凝结了她对广州的热爱、思考与原乡情结,以回顾和追溯荔湾文化数百年的发展轨迹为切入点,凝聚广州文化的集体记忆和共识,构建岭南文化共同体。
梁凤莲说:“广州值得我永远书写和研究。”这里体现了她作为作家与学者,对故乡、亲人、土地的赤诚与热爱。她在这本书的开头,引用了荷尔德林的名言“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返回故乡”,让我想起了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说过一段经典的话: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唯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梁凤莲认为荔湾文化的原乡精神在于有价值的传承,把过去有价值的传统和美好的生活方式带到现在和未来,带来了文化认同。梁凤莲的“返乡”,是试图通过书写返回到记忆中美好的故乡,返回到历史文化深处的精神原乡,她的写作实际上是在表达她对广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真挚愿望。
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有爱乡、怀乡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守望文化原乡的意义,就在于守望优秀的传统文化,守望我们精神的家园,而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对于梁凤莲、对于所有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的广州人来说,美好的广州,有人情味的广州,不断前进的广州,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望与建设。这也应该是热爱广州的文艺工作者、学者书写和研究广州的意义所在。
(温朝霞)
新闻推荐
荔湾区茶滘街一小区推动垃圾分类见实效 居民投放餐厨垃圾破袋率接近100%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每天晚上6-9时是荔湾区茶滘街翠竹苑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间。此时翠竹苑的垃圾投放点,可以看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