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增城日报 2020-08-03 09:14

“城市10分钟健身圈”示意图

针对上述现状问题,解读相关规划、政策及案例,以梳理各镇街已明确意向项目、控规在编计划、闲置社会资源等为基础,经过总体需求研究,对体育公园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

一、提升总量规模,优化服务半径

根据人口规模预测、广东省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人均体育设施用地指标要求,确定各街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需求,规划按照街镇人口集聚、需求预测及体育设施建设现状,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0分钟健身圈,实现城乡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提高到约3.7平方米。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共体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城乡同步发展。

二、推动用地复合开发,充分利用闲置用地

结合规划体育用地、公园绿地、口袋公园、桥底空间、河涌退缩地、空置地等用地进行体育公园建设,在新城区提前谋划布置体育用地,并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专业体育设施或场地,尽可能贴近社区布局,服务周边居民。在用地比较紧张的老城区,可结合旧城更新、社区微改造等工作,充分摸查现状边角地、插花地、街头绿地等闲置用地资源,利用这些零散地块建设口袋公园,增加体育设施,为老城区居民,尤其是为老人小孩群体提供更多活动健身的场地选择。

三、促进功能多元发展,满足差异化设施需求

根据各街镇区域优势、群体特征、功能需求和设施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运动喜好,完善体育公园功能布局,设置以人为本的活动内容,吸引居民到公园中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方便居民就近健身,通过设置多元化的体育设施、文化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居民的多样化日常健身需求,提高多元化服务质量。例如,北部地区利用丰富的山体资源设置登山运动、低空运动、野外拓展等主题的体育基地;中南部地区结合城市人文景观打造以时尚都市为主题的社区体育中心、城市绿道、竞技体育场馆等设施;沿增江等河流水系的滨水区域,可打造以水上运动为主的滨水活动空间以及沿岸骑行绿道、赛道等多样化的体育场所。同时,对现状体育设施场地进行优化升级,改善软、硬件,重在提升居民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打造更多优质精品体育设施场地。

四、深化市场改革,引入社会资金

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推进体育公园的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通过政府采购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使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到体育公园建设,减少政府财政压力,提升体育设施多元化服务水平。例如,将体育公园项目分为公益性和盈利性两部分,公园绿化、公园绿道、健身路径等公益性部分由政府投资完成,健身场馆等盈利性部分由PPP(公私合营)项目公司建设运营。

五、丰富活动策划,打造增城体育运动品牌

在合理布局增城区体育公园的基础上,不断策划新颖的、具有增城特色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性体育活动。策划更多专业体育竞技赛事,打造更多专业化体育培训基地及赛事用地,如山地骑行基地、马拉松赛道、定向越野基地等,多推出具有年度性、季节性周期的体育赛活动,提高比赛含金量,打造真正有品牌、有业内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同时,兼顾大众化体育活动的策划,结合传统节日和本地习俗文化,推出能够促进民间交流、可持续的大众体育活动,比如在正果镇兰溪畲族文化村打造民俗运动基地,定期举办民俗运动会,使游客体验少数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不但能起到保护传统民族民俗作用,还能形成增城特有的民俗运动文化旅游综合体;定期举办街镇运动交流赛,选择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作为着力点,增进各街镇之间群众的交流,有利于带动市民加入体育健身行列,普及运动习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新闻推荐

仙村镇召开创文推进会 对标测评标准抓整改

本报讯(记者龙永辉)7月30日,仙村镇召开创文工作整改督导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测评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把创...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