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的小报告被才女老师画成了画
“报告老师!”这可能是小学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听到频率最高的学生开场白。近日,有广州小学老师有感而发,把小学生“花式告状”的日常以漫画方式记录下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共鸣。读罢这让人哭笑不得、每天上演的戏码后,家长、老师该如何解读、处理孩子告状,值得思考。
条漫记录学生“花式告状”
海珠区万松园小学语文老师詹集慧是广州市麦珏昉名师工作室成员、海珠区“教坛新秀”、海珠区语文中心组成员,同时她是该校三年某班的班主任。她和其他班主任都常常见到或碰到学生告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处理这些告状时,难免血气上涌,但是过后回想却觉得很有意思,”小小的告状也反映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于是詹集慧就以漫画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去呈现校园生活的点滴,也作为对教育工作的一种思考。
不同年级告状处理有差异
詹老师的漫画引发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海珠区基立道小学大队辅导员谭逸明表示,与高年级同学不同,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学校不久,自我感觉应对环境的信心和能力还不够强,频繁的告状可能折射出不同的心理需求,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是非观念、独立处事的能力后,告状的次数也逐渐减少。“高年级同学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老师对不同类型的普通矛盾事件的一般处理方式后,就会学习模仿解决方式,班干部作为"小老师"也经常发挥这样的作用,”谭老师认为,“学校作为社会的缩影,不仅学习知识,还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的道理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老师有话说
不止化解矛盾这么简单
恶意的告状
如果发现学生故意甚至恶意的情况,会采取重视并介入的措施,必要时会跟家长沟通,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及时制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日常小摩擦
如果是同学之间小打小闹,一开始会介入处理,引导学生在告状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自己处理。
希望被关注
有些同学告状并不是因为真的遇到了难处理的事情,而是希望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这种就会及时地安抚和开导,并在日常也要加以留意和关心。
爱告状有几种可能
正面管教导师、广州首位“解密青春期养育”家长课讲师,《陪孩子走过青春期》作者周励认为,低年级学生告状可能出于以下心理动机:
1.家长、老师出于爱与关心,经常提醒孩子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告诉老师、爸妈,潜移默化地他们按照家长、老师的指示去“报告老师”;
2.低年级学生刚进校园,面对陌生的世界,他们可能安全感不足,因此容易依赖老师帮忙;
3.告状还有可能是求关注的方式。一方面,孩子可能认为通过告状,可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的孩子,看到他平时不被允许的事情或者行为时会本能地指出以求公平。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需要被老师关注、被同学接纳,当他们告状或者帮同学告状,既可以解决自己不能独自面对的困难,还可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更能显示出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时,他们就获得了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满足。当遇到学生来告状,周励建议老师们先共情后倾听,然后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温柔坚定地传递信任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相信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分派一些小任务,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将争斗转向合作,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方面,圆满地解决小矛盾。
“不管学生是哪种告状方式,我首先通过他的表达去了解他的情绪和态度,但是不能偏听偏信,要结合其他的方式去了解那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采取不同的对策。”“处理学生告状让我意识到,学生一个寻常的、微小的行为背后可能也会涉及到他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小的行为如果能够得到重视,及时、妥善地引导后,也有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作用。”
——詹老师总结道
新闻推荐
“史上最短学期”,怎样赶上功课? 有学校表示将因材施教对学困生精准帮扶,蹲下身子耐下性子关心学生
新港中路小学,学生们正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受访者供图□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林茹彬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2020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