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牵手” 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云道正式开放,城市再添热门“打卡点”
白云山柯子岭门岗以“行云·流水”为设计理念,塑造云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现山谷间缓缓流水之空间意境。
轻盈流畅的景观回廊蜿蜒242米,标志性的白云山文化景墙成了大金钟路白云山入口的一大亮点,“五一”假期,广州天朗气清。白云山全新改造升级的柯子岭门岗让不少的市民眼前一亮,纷纷驻足拍照。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从中山纪念堂出发,先登越秀山再爬白云山,一家老小、同学同事相约尝鲜体验“云”游广州。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广州大胆尝试不断创新。5月1日,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试验段6.2公里云道正式开放,市民可以从传统城市中心的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步行到达麓湖,未来还可步行畅达白云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州坚定不移地守护好白云山、越秀山。去年以来,广州铁腕治违,坚决打赢违建治理攻坚战。困扰市民20多年的大钵盂18栋历史违建相继拆除,白云山主要门岗整治提升后全新亮相。人在“云”中游,青山全入城。未来,8公里云道将串联起八大景点,实现白云山和越秀山跨越时空的“牵手”。广州市民将可从越秀山经过云道直达白云山,体验休闲之旅、人文之旅。以人民为中心,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正散发新的活力,守护更美好生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
铁腕治违20多年“硬骨头”相继倒
“以前这里是停车场,还有商铺和饭馆,现在视野开阔多了。”曾先生每周末都去爬白云山,他见证了白云山的变化,特别是这一年来的巨变。一年前,白云山南门区域原金贵停车场、双燕停车场及违建商铺多,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白云山形象。拆违复绿后,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市民群众欢迎。
时针回拨到一年前的3月13日上午,伴随着挖掘机的巨响,位于白云山风景区南门附近的登峰街金贵停车场内,历史违法建设正接二连三地被推倒,房顶的铁皮棚顷刻间被掀除……这是越秀区2019年第一次风景名胜区拆违现场会的场景,是越秀区首次针对“还绿于民”工作进行的大规模拆违。
2019年3月15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白云、越秀城管部门,集中拆除了永泰地铁站周边、同和握山西街一巷14号旁、金泰路181号连体房、白云山上桃花涧侧门经营部、麓湖公园簪香馆、白云山南门金贵停车场侧边违建等8宗影响白云山景观品质的典型违建点,吹响了白云山“还绿于民”专项治违行动全面开展的“集结号”。
铁腕治违才能还绿于民。按照广州市《白云山及麓湖周边还绿于民工程三年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1年)》的要求,市城管部门从2019年3月起组织基层城管部门和各职能单位,展开多轮针对白云山风景区红线范围内和缓冲区内违法建设的治理工作,共组织开展5次集中拆违大行动。
白云山云台花园至南门间道路以东地块,曾被150家违建档口占据,如今已变成云台花园和白云山南门之间的一块大草坪,完全看不出当年遍布违建的不雅景观。
“违建的倒下,不仅仅是对景观的改善。”越秀区登峰街道一名参与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的基层干部,指着辖区内一座曾布满违法建设的白云山小山包感叹。这座土名“大钵盂”的小山包,曾建有18栋无合法权属证明的房屋,数百人居住。
由于房屋建设质量欠佳以及所处位置在山地上,一旦出现强对流天气,“大钵盂”极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为消除隐患,市、区两级城管联合登峰街道,在搬迁所有“大钵盂”居民后,启动“大钵盂”的违建拆除工作。
敢于啃硬骨头,彰显了广州市治理违建的决心。位于白云山红线范围内的“大钵盂”18栋建筑物已存在20多年。为顺利推进拆除工作,通过现场协调、召开会议、座谈调研等方式,听取驻山单位和个人、村集体的诉求与意见,广开言路,化解矛盾。目前,白云山红线内已拆除12.64万平方米,缓冲区拆除38.41万平方米。
如今,“大钵盂”已成为遍布绿草的小山包,昔日违建完全没了踪影。各单位结合规划同步实施拆违复绿,加快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其中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复绿8.92万平方米。
据统计,自去年“还绿于民”工程开展以来,共拆除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进山通道两侧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51.05万平方米。
还绿于民院士领衔打造,“云门”次第开
羊鼻子,羊角,还有眼睛……如今空中航拍白云山柯子岭门岗广场,形似一个羊头标志。“这完全是无心插柳,并非设计本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雄是柯子岭门岗改造的操刀者,他告诉记者:“原门岗门户界面狭窄,游客通行及景观体验感不佳,本次改造后移门岗,扩大前广场,拓宽入口敞开面至110米,重塑柯子岭山路前导空间。”
作为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之一,白云山主要门岗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一门一景”思路,打造彰显岭南特色的标志性门岗。白云山门岗升级工程建设规模约20万平方米,包括7个主要门岗和10个次要门岗。设计包括强化标识、优化空间、提升景观、完善配套、组织流线等重点内容。
端庄、大气,是游客走近翠竹园门岗的第一印象。进入西门岗后,沿着山路步行2.5公里后,即可到达翠竹园门岗。自然形成的“山门”形象,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建筑师程路表示:“原翠竹园门岗形象不突出,入口辨识度不高。经过改造后,门岗自成一个景点。”记者看到,翠竹园门岗前的相思河段也开拓了河道绿化空间。据介绍,河段整治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自然通透的水岸绿地空间,营造山水结合、环境优美的诗意溪涧景观。
白云山是广州的宝贵资源,是城市的“绿肺”。铁腕治违显成效,“云门”次第开。违建产生的安全隐患消除,当地景观环境也获得改善。新建成的柯子岭门、西门、翠竹园门等白云山门岗通过大尺度增加绿色开敞空间,视线开阔,依山就势,大气恢弘,与白云山景融于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由何镜堂团队领衔设计的白云山南门工期预计今年底完工。“南门作为白云山公园的一个门户,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门,更是一个区域,是白云山公园的主入口。”何镜堂透露,南门设计要有标志性,体现广州的文化,另外要整合旅游、休闲、交通等功能。
白云山是广州的山,是每一位广州市民的山。它在每个大师和每个市民心中都不一样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和守护它。随着17个门岗分别改造成景点,广州“市肺”白云山将重新披上新装,焕发新颜。
还景于民人在云中游,人在花中走
5月1日天气晴好,10时许云道已有不少游客前来“尝鲜”。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读大一的刘同学和妈妈陈女士一起来“打卡”。“这里风景好,放在镜头里也好看。”只见刘同学蹲下身,耐心地帮妈妈取景。原来,她想利用“五一”假期拍摄期末作业——一个以“疫情之中的妈妈”为主题的短片。
打通白云山视廊通道,广州初步实现6.2公里云道试验段开放。记者从越秀公园东北门沿着云道一路游览,在越秀公园东北门、花果山节点、踏芳园、麓景路苗圃、聚芳园等景观节点不仅有标示指引,还有不少花团锦簇的景观,沿路不少市民行至此纷纷拍照“打卡”。云道边坡两边也一改以往景点周围的杂乱灌木,看起来干净通透舒朗。据介绍,项目建设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为美,体现还绿之道的设计理念,通过低干扰轻介入的设计手法,将城市低效的灰空间转化为全民共享的积极空间。
拆违复绿,显山露水。广州全力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打造惠及民生福祉的城市绿色生态新名片。这既是市民看得见、能感知的治违成效,也是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样本。云道体验段甫一开放,广州市民就纷纷体验“头啖汤”。因仍处于疫情期间,白云山风景管理区紧急实行了预约,每小时可进入4000人。
“一路走下来风景都不错,可以锻炼身体,沿途还可以赏花,呼吸新鲜空气。”习惯早锻炼的张先生是第一批体验云道的市民,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早上都会来白云山锻炼,“等疫情过去了,我会更愿意选择云道作为早锻炼的路径。”说完,他竖起了大拇指。
未来,8公里云道全线连通白云山、麓湖、花果山、越秀山的步行路径,串联八大城市公园打通慢行断点。市民从中山纪念堂可一路直达云台花园、直上白云山。市民不仅实现休闲之旅,还可以来一场人文之旅。白云山与越秀山跨越时空“牵手”,将实现“青山全入城”,助力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2020年是实施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一年。随着多项景观和项目将相继落成并向广大市民游客全新开放,今年继续推进试验段配套设施完善、绿化景观升级、沿线环境整治,适时推进麓湖至白云山南门段建设,完成白云山10个次门岗建设及改造提升,完善白云山慢行系统。
备受关注的南门岗由何镜堂亲自操刀,设计主题采用“云间花海”,结合地域文化性,取白云之意,构岭南之风;大门形态自由灵动,犹如流动的云朵漂浮于重峦叠翠之间。阳光倾洒之下,地面光影斑驳。晚间,华灯初起,云间木棉花通过灯光装置映像出来,一朵朵木棉花在云间欢快地绽放和跳动。
白云山云山南路集散广场是广州花园到白云山风景区的一个过渡,在景观设计上采用曲线的形式,与周边广州花园场地形式协调统一,创造一个可游览、集散、活动、休憩的多功能场所空间。未来,将形成三大景观特色,即结合现状高差地形形成台地式集散广场的花海景观,打造人在花中走(台地景观)—人在云中游(起伏建筑)—人在山中行(平坦广场)复合景观空间,形成花海—云海—林海的多样化景观体验。
“我们这个城市要有城市的记忆,我们最终打造的景观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所以对白云山的改造要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建设云山珠水,吉祥花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如此介绍。
数读
◎共拆除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进山通道两侧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设51.05万平方米,其中红线内拆除12.64万平方米,缓冲区拆除38.41万平方米;
◎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复绿8.92万平方米;
◎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6.2公里主体工程、配套绿化已基本完成。
样本
前四月已完成四成年度治违任务
5月12日上午,位于石化公路化龙镇潭山村段的官桥涌多处简易房相继倒下。简易房有的用于经营二手车,有的用做鱼塘工棚。执法人员对违建简易房内的物品一一进行清理,随后动用挖掘机实施拆除。这是番禺区城管部门开展“亮剑”拆违行动的一个现场,此次拆违行动全区各镇街统一行动,多点开拆,拆除违法建设面积超4万平方米。
疫情防控不能松,控违拆违也有序开展。从2月中中旬开始,广州全市治理违建工作已经陆续启动。市城管部门强化与各区协调联动,深度融合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等九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统筹谋划、调整部署全年拆违计划,推进全市城管系统“防疫控违”两手抓、两不误。截至4月底,全市共拆违1638.0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四成。
为发展腾出优质空间
统筹推进“三旧”改造和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及黑臭水体、违法建设、“散乱污”场所治理等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抓手。
统筹九项重点工作,治理违建要先行。疫情期间,广州各区重拳出击,拆除一批违法建设,为当前全市违法建设整治掀起新一轮新高潮,为发展腾出优质空间。
2月26日,花都区组织四街六镇开展今年全区违法建设统一清拆行动,各现场共拆除违建21宗、面积约6万平方米。3月24日,花都区再掀违法建设整治新高潮,四街六镇齐发力视频直播,拆违超10万平方米助力高质量发展。
3月3日,番禺区各镇街聚势齐发,开展“亮剑”拆违日行动。共出动执法力量及施工人员1500多人、挖掘机22台,拆除面积3.1万平方米。拆除重点项目地块上建筑物,腾出发展空间。南村镇兴业大道桃野庄园占地20亩,拆除建筑物约4000平方米,有效支撑思科三期项目建设。沙头街拆除福平路厂房2300平方米,为莲花大道扩路工程释放用地空间。
拆违复绿,为特色小镇建设释放空间。3月11日,助推特色小镇建设,从化区城管部门对辖区江埔街道下罗纸厂内面积约9500平方米的一处违法建筑物进行拆除。该处违法建设为从化区春节后拆除的最大一宗违建,打响了该区拆违攻坚“发令枪”。2020年从化区拆违目标任务为250万平方米,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特色小镇等城市建设发展释放空间。
以空间优化为导向,天河区系统推进拆违工作。3月3日同一天,天河区城管部门对珠吉街辖区内吉山村吉岐路1号(蟾蜍石地块)约5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掀起了2020年违法建设集中治理工作新高潮。
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环境
广州各区发展定位不同,拆违重点也不同。广州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违法建设治理将优先拆除影响城市运行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违建,进一步营造“不能违、不敢违、不想违”的良好氛围。
汛期来临,作为中心城区的越秀集中拆除汛期隐患违建。其中,仅大塘街道片区集中拆除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违建。荔湾区则推进铁路沿线违建整治工作。4月24日,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与荔湾区主要领导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荔湾区辖内对铁路沿线违法建筑拆除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切实保障出行和交通安全,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面貌、实现还路于民。白云区则继续推进“还绿于民”白云山缓冲区违建拆除。疫情期间,白云区城管部门对白云山翠竹园门周边一处4栋500平方米历史临时性砖木结构违建进行拆除,助力周边景观提升。
为改善城市旧貌,激发城乡生机与活力,增城区城管部门联合增江街居委等部门对该街道纬六路旧厂房经常清拆,拆除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正果镇,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散乱污整治等重点工作为导向,开展危旧破房、养殖场、简易棚等历史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在防疫的特殊时期,结合各村设卡工作,先易后难,上周共拆除历史违法建设23宗,拆除面积共12698平方米;在新塘镇,为建设“美丽田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执法人员依法对万田水库附近六处乱搭建窝棚及废弃建筑进行有序拆除,拆除总面积达617平方米。
随着疫情逐渐散去,广州各区按下治违“快进键”。4月29日,在南沙区万顷沙镇,4台大型挖掘机启动拆违作业,200余名执法人员开始了该区河涌拆违“百日攻坚”行动。当日,南沙区9个镇街河涌拆违同时启动。仅万顷沙镇拆违现场,十四涌长堤西路一河两岸就4个“拆点”同时启动。当日拆除违建18宗,拆违面积达2.6万平方米。
新闻推荐
■在广州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厅展出的“"广府旧事"通草画文化展”,为市民解密一百多年前的“另类摄影”。新快报记者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