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疫诈骗不只谋财,危害社会必须严惩

南方都市报 2020-04-14 06:17

近期,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各类商业逐渐活跃起来,个别不法分子又动了歪念,以虚构项目拉投资的方式行骗。近日,广州警方破获了不止一起额温枪诈骗案,其中最大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12万元。

社会进入抗疫状态已经快三个月了,涉疫诈骗尤其是口罩和额温枪等防疫必需品相关骗案频频发生。

初期大量出现的口罩骗案,很多都是针对终端也就是欺骗消费者,当时口罩奇缺,一个难求,有人伪造资质和合格证甚至从网上下载口罩图片进行诈骗。近来,口罩产能已经大幅提高,但复工复产令需要检测体温的场所增多,骗子闻风而至,额温枪又成为这个阶段的“香饽饽”。由于额温枪的买家以企业居多,被诈骗的对象也以小企业主居多,其中有的是需要买额温枪为复工做准备的,有的是生意受疫情影响想通过经销抗疫用品赚点差价的。

与口罩骗案相似的是,额温枪骗案也以谎称有货实则“卖空气”居多。以广州增城警方侦破的一起虚构额温枪采购项目诈骗380万元还赌债的案件为例,骗徒就是向受骗的小企业主表示需采购并销售1万支测温枪,进货价与卖给企业的售价中间有100万元的利润,一个项目能赚100万,已有买家,但没有足够本金,以此陆续骗取新塘徐先生200万元。

涉疫诈骗尤其是防疫用品骗案,与一般的诈骗案相比更为恶劣,负面影响更大。受害者的损失可能不只是钱,还有时间和安全风险,受影响的也不只是被骗钱的受害者,伤害还可能波及更多的人甚至全社会。例如,几日前,德国有关部门称,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一个月前曾从一家德国经销公司订购了一批口罩,但该公司近日报警称自己被自称亚洲口罩供应商骗了,首付款24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840万元)被“卷跑”,订单落空。疫情已经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欧洲作为“重灾区”防护用品很缺,德国还曾因拦截瑞士口罩造成外交纠纷。一个月前订好的口罩落了空,对防疫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这不只是“谋财”,还可能“害命”,而在疫情发展“全球一盘棋”的情况下,害别人最终也会害到自己。

与日常的一般骗案相比,防疫用品骗案很多都是在“无接触”情况下发生,这使得防止被骗需要更加谨慎。疫情令社会对防疫用品的需求在短期内爆炸性增长,而防疫初期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家呆着,心急想买到防疫用品或心急赚钱,但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变得很少很慢,很多骗案的发生也是通过“朋友的朋友”甚至“群里的推荐”开始,骗徒和受害人本身并无社会联系,有些受害人甚至连骗徒的真实身份都不知晓,对他们发出的信息也就很难判断真伪。谨慎起见,如果需要买防疫用品,在大电商的旗舰店或者著名的第三方二手平台上进行交易,都会相对安全。如果要投资,更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资质,订立权责清晰的合同,以防钱货两空。

从打击罪案的角度来看,防疫用品骗案的“无接触”诈骗方式,看似让骗徒更为隐蔽,也可能为追溯罪犯提供了更多便利。毕竟,由于“无接触”阻断了现金交易的可能,每一笔钱都要通过转账,无论是银行账户还是实名制的社交媒体账户,虽有漏洞,至少有迹可循。

在呼吁公众提防诈骗的同时,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大打击涉疫诈骗的力度。4月10日,福州对当地案值最大的口罩诈骗案进行宣判,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并追缴其未退赃款56万余元。希望能给蠢蠢欲动的潜在骗徒一点警示,卖“空气”口罩和额温枪,未必比卖假冒伪劣防疫用品的罪轻,切勿铤而走险。

从口罩到额温枪,防疫用品骗案里权益受损的很可能不只是受害者本身。对此,各方都应该有清醒认知,公众慎防受骗,警方加大打击力度,潜在骗徒切勿出手。

新闻推荐

广州市增城区卫生健康局公告 增社抚费催字﹝2020﹞041号

李金房(身份证号:440183198711124857)郑桂玲(身份证号:450721199008262625)本局于2019年4月16日发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