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祺:秉承正道,“与书俱老”
《大爱无疆》(书法)李卓祺作
●阿平
书法艺术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形式,许多有成就的书法家总是毕生历练、永不止步,书艺也随着自身阅历、学养的积累与修为处于不断完善提升之中。其中可以见到结体线条等质感的提高以及书风布局、书写形式的变化,而磨练中所呈现的日趋成熟乃至老辣朴拙,以及书写情趣意味等审美元素的不断丰富,便是“与书俱老”的体现。书法家李卓祺对此便深有体会,最近他为抗疫所创作的《大爱无疆》等作品可见一斑。
李卓祺,1954年生,曾任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著名文博专家麦英豪评价李卓祺的几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麦老说李卓祺进入文博系统工作后,所坚持的书艺之路是群众看得清楚又有美感之路,走的是正路。所以,李卓祺没有受流行书风的影响,与曾流行一时的“丑书”不同道,他历年来临了许多碑帖,应用于不同的需求与场合,并在实践的摸索中走上了书艺的学术探索。
李卓祺在书法上对“爨宝子”碑体情有独钟,这种书体源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盛行于南朝时期,以古拙放达的金石味与奇崛率真的古意而为人们所喜爱。以前在“爨宝子”的风格造诣上,以广东书艺名宿秦咢生先生的作品最受认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广东书坛常有一些书画家雅集挥毫之类活动,当时仍属后起新秀的李卓祺便常常参与这类活动,借此大胆“偷师”。在一次广东工艺美术大展上,李卓祺见到秦咢生写的“爨宝子”碑体豪爽强悍、朴野率真,十分喜欢且备受震撼。当时秦咢生先生就告诫他想学的人很多,但学好却很难,但李卓祺还是一头扑进了世上仅存的两款“爨碑”的临习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反复勤加磨练,直至闭上眼睛也能将原作一笔一划都能倒背如流的程度。
当然,勤奋是一方面,名师的点拨又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当年著名艺术家廖冰兄先生提醒他可把这种书体视为铁塔的形象,仰视之可得厚重稳健的形体;书画艺术大家赖少其先生提醒他要注意创作与碑迹的本身拉开距离,要有自己的风格;秦咢生先生则建议他坚持左笔韵味的路子,体现出更强的艺术性……正是在众多名家大师的指导下,李卓祺在“爨宝子”碑体的研习中进步很快,并融入了自己的特点。他在结构上把不对称柔化,将原作中头重脚轻的形体匡扶得更为平正,并发挥左撇子逆笔的厚重与拙野,形成了自己在“爨宝子”碑体上端重古朴、奇崛率真、气质高古的书风。
李卓祺一直在文博系统工作,单在陈家祠便长达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不仅广泛接触众多民间工艺,也在艺博院接受了大量高雅艺术的熏陶。独特的成长经历,使其嫁接贯通了高雅与民俗之间的审美趣味,超越一般文人书法所固有的视野,岁月的积淀形成他别具一格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貌。特别是他在年轻时经常要书写博物馆各种展览的说明与标题等,字体需要美观清晰,一种字体也满足不了展览中多种形式、层次与变化等丰富性的要求,久而久之,不同书体的学习使用使他掌握了“诸体皆备”的能力。日积月累,从“实用主义”到“量变质变”,不同用途、不同场所、不同内容的书艺作品他都可以挥洒自如,潇洒、飘逸、厚重、沉稳……风格多样、备受好评。他曾先后为广州博物馆、广州市文化馆、白云山公园、雕塑公园、越秀公园、南海神庙等著名文化景点及重要场所书写馆名、对联、碑文和书法作品,出版有《广州书法家——李卓祺作品选》《李卓祺书法作品集》等。
李卓祺为人谦和虚心,这么多年来因为身居文博系统,也接触了不少名家大师与社会名流,各种各样的接触与交流都是他汲取艺术营养的源泉。早年,他曾与书法家学者商承祚、容庚、秦咢生等在越秀山花卉馆迎秋活动中现场挥毫,获益匪浅;他又曾拜访上海大书法家李天马并互留通信,经常向李先生请教;他还曾在广州美术馆的复馆工作中接待过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苏庚春等大鉴赏家,接受众多大家的指点,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艺术阅历。
李卓祺是天生的左撇子,与刻意求变而为之的左书不同,他的左书逆笔中别有拙味,但作品却看不出左手的面貌,非但左手痕迹不明显,多种书体面貌中走的依然是中正之路,呈现出儒雅自然的气质。虽书体面貌众多,但他最受关注的还是有庙堂之气的“爨宝子”碑体。为此,李卓祺思考发挥自己擅于各种书体的优势,尝试把“爨宝子”与各种书体结合,不断探索书艺的各种可能性,以另辟蹊径形成独特的个人风貌。此外,李卓祺还在工具使用的变化上做文章,从“七紫三羊”到“纯羊”“茅龙”等等,试验不同笔具在不同字体上的表现。
对于各种求新求变的尝试,李卓祺也明白这仅是“技”上的修练,更为重要的是“道”上的修为。所以他强调书法爱好者要多读书,多吸取前人的文化积累,减少浮躁,力求去除匠气,强化精神层面的艺术追求。他说有许多同道中人,原来书法功底也不错,但由于精神层面的修为不够,为了求变求新却误入歧途,这方面他要引以为戒,坚持走正路,以朴素的感情让书艺走得更远、更好。好的作品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不会横空出世,传承也好创新也好,总要有章可依、有迹可遁,才容易引发共鸣,才能富有生命力。
如今李卓祺已迈入耳顺之年,他坚持认为,书法不能被时代风气所裹挟而随波逐流,应有担当精神和新的探索,要以淡泊与真诚扩大真、善、美的影响,坚持文化的纯洁性与艺术性,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与时代赋予书法艺术的使命。
新闻推荐
房地产行业“高周转”模式遭遇瓶颈 房企转型加速布局绿色健康人居
面对健康人居的风口,许多房企都希望能够迅速抢占先机,成为这个行业新的引领者。孔剑锋摄“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