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考“凉凉”公校民校均面临洗牌
隽言教育
开栏语
拨云见日,透彻本质,隽永眼光看教育。《羊城晚报》教育版即日起推出记者蒋隽的观察专栏,在纷繁的教育现象中,厘清逻辑与脉络,助你思考判断,合理行动。
“小升初“政策变化分析:
文/羊城晚报记者蒋隽
图/羊城晚报记者汤铭明
家庭长期培养计划拉长至9年,建议小学时期扩容“增素”,补习班后移
3月2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政可怕吗?未必。家长们需要理解的是,新政的逻辑及可能带来的教育格局变化,从而指导自己的育儿战略:无论公校民校,未来“豪门”陨落、“屠龙少年”诞生皆有可能;家长要放远眼光,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计划周期应拉长到9年,小学阶段扩容“增素”,补习班后移;新政下,优秀学生依然有上升渠道。
密考时代终结:一律免试入学,与成绩无关
“没通过摇号平台的就没有学籍,拿到了所谓密考派票也没用”
日升月落,任何事物都有终结的一天,密考也正成为往日尘埃。
广州的民办学校招生,经历过几个阶段:2006年开始的民校联考、2011年开始的民校大小联盟考试、2014年开始的民校免试面谈、近年的“密考”,以及今年将开启的摇号时代。
短短12年间,几易其辙,家长们也要跟上趋势,不要死守在过去的“坑”里。
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后,之前参加了密考拿到“票”的学生怎么办?密考承诺有效吗?这个问题家长们就别纠结了,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祭出“杀手锏”断绝此路:“核心就是学籍管理。没通过摇号平台的就没有学籍,拿到了所谓密考派票也没用。”
省市教育部门一再明确:不得依照过往的所谓密考成绩作为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来不承认所谓通过密考拿到入学门票的事项,并且严厉打击此类行为。
可以预见,今年的摇号政策将颠覆小升初教育生态,配套规则力图杜绝招生漏洞,问责措施严格。以后,小学、初中一律免试入学,与成绩无关,只与学生的户口在哪里、对应的对口直升或电脑派位学校有关。
理解政策的关键:生源均衡化
已有学校因招生问题被严惩,彰显了教育部门此次变革的决心
要理解此次政策变化,需抓住一大“要害”:生源均衡化。就近入读、生源均衡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是教育部门的决心和政策走向的“历史车轮”。
公办、民办学校“掐尖”空间都被极大压缩:取消特长生,严禁学校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机构合作提前选拔或特殊培养学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夏(冬)令营、研学活动、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公办学校中,以往有一定选拔空间的市属公办外国语学校,今年也变成“学生自主报名,学校组织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也就是学生先自主报名,然后学校组织电脑派位。能不能进,电脑派位说了算。
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学校因招生问题被严惩,彰显了教育部门此次变革的决心。
过去,民办学校生源不受限制,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能招生。但是新政卡住了“掐尖”的脖子,首先将一批没有居住证和本地学籍的外市学生挡在了门外,广州本地学生将获得更多教育资源。
同时,民校原则上都要在本区域内招生,有寄宿条件才能跨区招生,而且跨区招生计划不能超过总计划的50%。也就是说,民校招生范围被极大地限制在本区以内,而且不能掐尖。
由上可见,对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生源均衡化都是未来趋势,无论是老牌名校还是普通学校,都要迎来教育加工能力的检验。
民校洗牌:加工能力三年后“水落石出”
失去生源的加持,要办好一所优质民校,并不容易
当然,此次新政,首当其冲的还是民办学校。
比如海珠某民校,招生计划是300人,但只有200人在网上报名,那么报名这所民校的学生直接录取。如果报名人数超出300人,50%的学位留在海珠摇号、50%学位可跨区摇号。
这意味着民校生源结构改变,不再是整齐、优秀的“一把葱”,而是各种成绩都有、家庭理念与学校文化也不一定相合的学生。怎么让这样一批学生延续民校过去的辉煌战绩,对学校来说是极大考验。目前看来,位处广州外围城区的民校,也许面临更大的生源结构和质量的挑战;位于中心区、特别是传统教育强区的民校,生源结构可能更有保障。
另一方面,民校也会迎来家长们更苛刻的要求。民校一年学费从三四万元到近十万元不等,家长付出这么多学费,自然要求物有所值,孩子的成绩、综合素质要有明显提升。
同时,民办学校也面临教师流失,教学理念、教育特色如何凸显等问题,失去生源的加持,要办好一所优质民校,并不容易。
未来几年,民办学校将迎来洗牌期。近两年,民办初中的中考“战绩”还将是以往“掐尖”学生的结果,等2020年入学学生毕业的三年后,才是教学质量、加工能力“水落石出”之时。
公校格局或打破:“豪门”陨落、“屠龙少年”诞生皆有可能
全市的尖子生去哪了?答案是:将均衡地分布到对应升学的初中
生源均衡化,对于公办学校的格局也可能带来深远影响。
别忘了,密考并非民校“专利”,过去的确也有公办学校通过特长生或一些渠道掐尖,但新政也堵死了公校“掐尖”的后路。
公校、民校都不能“掐尖”,全市的尖子生去哪儿了?答案是:均衡地分布到对应升学的初中。过去传统出产尖子生的小学,其尖子生将不再被几个名校瓜分,而是大概率升入对口或派位中学,这将极大改善对应中学的生源质量。
以骏景小学为例,该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进入天河省实学校、天河外国语学校、荔湾广雅等学校,新政后对口初中是骏景中学。过去也许普通的初中,有了均衡的生源以及看到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再加强教育教学,完成逆袭并非不可能。
因此,对于传统公办学校格局来说,豪门陨落、屠龙少年诞生皆有可能。
转变思路:优秀学生依然有上升渠道
如果学生在一般初中排名靠前,其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反而更大
一些家长疑虑,全都派位了,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
一方面,这一逻辑并不成立。从小学就灌输式的教育,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人生是马拉松,年幼的孩子不应有过重的学业负担,该玩的年龄玩,该学的年龄学,是普世价值。
另一方面,学校之间的差异的确存在,但并非想象中那么巨大。公办学校的资金、硬件投入、教学交流是相同的,而且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公办学校资源的均衡,每个区都在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此外,从中考的角度,就读相对普通的初中,未必没有好处。广州中考“指标到校”(明年开始又叫名额分配)的政策,初衷就是缓解小升初择校:优质高中把该校的50%的招生名额公平分配到全市初中学校,让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校内竞争,换言之,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如果在一般初中排名靠前,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反而会比优质公办初中或民校的大。
家长怎么办?
确定9年培养思路:小学扩容“增素”,补习班后移
客观地说,新政有可能“解放”小学生,让不堪重负的孩子们喘口气。
衡量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是5岁、10岁的知识,也不是高中甚至大学知识的最大化,而是他一生之中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化。这是常识,但也是最容易为短期目标所践踏的规律。
没有近在眼前的升学压力,家长起码缓解了小升初的焦虑,而将孩子的培养目标拉长为9年的长计划。虽然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不同,但大部分小学生有可能不必着急参加各种辅导班、补习班了。
建议家长们,对小学的孩子培养目标,不是装进多少东西,而是扩展未来装东西的能力;让孩子自由发现、探索自己的兴趣,对世界有广泛的好奇心;注重体育锻炼、培养强健的体魄,从体育运动中锻炼意志,有体力应付未来的学习和竞争。
每个孩子一天都只有24小时,时间是宝贵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时段投入相同的时间,收益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大部分孩子,应该三年级学的知识,放到一年级学,就是事倍功半,时间翻倍收益恐怕也不理想。尊重孩子的认知发育规律,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
因此,不妨将学科类的补习班后移到初中以后面临中考之时,小学则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
买房时考察好对应学校
此外,家长还能做的,也许就是买房时,将孩子的升学因素也考虑进去。
新政下,孩子的小学、初中,不管家长社会地位高低、财富多寡,一律参加电脑派位或者对口直升,一律免试就近入学。换句话说,只跟户口和住在哪里有关。
因此,家长买房时,就要考察好对应的小学和初中。同时,不妨考虑九年制学校和十二年制学校,一贯制学校在课业上9年通盘考虑,升学也更便利。
根据《2018年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广州九年制初中占全市初中总数的37.4%,而且新开办的中学大多是一贯制学校。
新闻推荐
黄沙水产新市场设计出炉 新市场位于芳村,投资超16亿元,三年内将打造高端水产旅游体验中心
东洛围码头地块现状。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王智汛)昨日,《广州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