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时间魔咒:“90后”也“奔三”了“90后”图谱在买房面前,他们最无底气,却最潇洒
年轻人从来都是楼市中的购房主力
每一代都有不一样的置业故事
结婚、生子、购房,这样的人生大事,在每一代人面前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专题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詹青
据说人这一生有三个阶段: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从正视平凡的那一刻起,一个人便开始接受现实,承担起责任。
2020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如今,第一批“90后”(指出生年份介于1990年-1999年的人群)已经“三十而立”了。声称“90后不买房”的惊人言论似乎还在耳边,“90后”却已经毫无二致地与前辈“80后”(指出生年份介于1980年-1989年的人群)一样,默默接过了买房的棒。
调查显示,如今“90后”购房人群占比越来越大,在2019年广州一、二手楼市的买房群体当中,“90后”买家的购房占比大幅升至20%,已经超越“70后”成为楼市成交的第二主力。
“90后”买家占比
从4%升至20%
综合合富置业、广州链家、中原地产的成交数据分析,在近年广州一、二手楼市的买房群体当中,“80后”一直占据成交主力位置,近半购房个案的置业群体为“80后”。不过,“90后”后来居上的置业力量不容忽视。
“70后”与“90后”买家的占比,在近年来走势刚好相反。2013年“70后”(指出生年份介于1970年-1979年的人群)买家的购房占比高达三成,之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9年降至不足两成。
“90后”逐渐成为广州楼市不可忽视的购房群体。数据显示,“90后”买家的购房占比,从2013年的4%大幅升至2019年的20%,增长速度相当明显。
“90后”的最爱:爱黄埔超过爱番禺
目前,“90后”是广州楼市刚需群体的主要构成,其置业轨迹折射出城市外拓的趋势与房价的挤出效应。
由于房价一路走高,如果要买一手新房,在中心区“90后”的置业机会并不多,只能往外寻找机会。
过去几年,在次中心区中,番禺和黄埔是“90后”置业的最爱。不过,随着番禺一手楼供应减少、楼价逐渐走高,加上广州“东进”战略,增城和黄埔的置业潜力备受关注,于是,“90后”不断向东迁移,尤其是黄埔的置业比例明显走高,已经超过番禺。2019年,“90后”有23.3%选择置业番禺,置业黄埔的比例上升至33.4%。
而在中心区,“90后”主要购买的是二手楼,最关注的区域是白云和海珠。
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监测发现,海珠区置业客户有偏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年龄段在18岁-30岁之间的客户成交占比达到39.8%。白云区也有同样的现象,“90后”人群占比越来越重。毕竟比起越秀区和天河区来说,海珠区、白云区的二手楼更具刚需色彩。
购房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个人群,在购买第一套房的时候,都是不轻松的。
不过,如果从资金门槛来说,那“90后”是最难的一代,其置业成本比父母辈高出3.12倍。因此,仅凭一己之力购房的“90”后并不多,数据显示,57.8%的“90后”是在父母资助下购房的。
同时,也许因为置业难度提升,消费观念不同,“90后”相比“80后”“70后”,对购房的执念也没有那么深,他们表现得更加潇洒,毕竟结婚与否都不是个事,更何况购房?
面对购房,也许他们是最没有底气的一代,却也是最潇洒的一代。
太“南”了!“90后”购房成本是父母辈的3.12倍
购房成本的提高,是“90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房子这件事,似乎更好地诠释了“生不逢时”这个词。网易房产数据中心的置业调查显示,当“75前”(指出生年份介于1970年-1974年的人群)购买首套房时,套均总价大约为75万元;而“75”后(指出生年份介于1975年-1979年的人群)的置业成本已上升到92万元。
每隔5年,房价就要跳一级。同样,“85前”(指出生年份介于1980年-1984年的人群)的首套房门槛继续走高,达到131万元;“85后”(指出生年份介于1985年-1989年的人群)的数字已经高达156万元。
而在所有购房代际面前,“90后”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置业成本高达234万元,是“75前”置业成本的3.12倍。
“六个钱包”支持
半数以上“90后”买房靠父母
虽然购房成本提高,但是也有人认为,“90后”购房更有底气,因为他们父母辈的财富积累相对丰厚,“六个钱包”支持更到位。
贝壳找房有一个这样的数据:57.8%的“90后”是靠父母资助购房的;只有17.8%的“90后”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独立购房。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假如没有父母的支持,买房对于大多数“90后”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有父母的支持,很多家庭也只是父母给首付,后面的供房任务还是要“90后”来完成。
前段时间,腾讯发布了一项数据,上面提到“‘90后’是最穷的一代”,每个月一发工资,信用卡、花呗、借呗、房贷挨个还完后,工资卡又成了负数,只能继续刷卡套现,勒紧裤腰带等到下月发工资。
“因为买房,提前秃头”,有“90后”如此自嘲。
更潇洒
“90后”对购房没有太多执念
也许是因为购房压力大,踮起脚尖也够不着;也许是因为“90后”的消费观念更为多元,相比“80后”,“90后”的购房执念不再那么深,在房子面前表现得更加潇洒。
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有超过55%的“90后”认为,如果因为买房要背上沉重的房贷、牺牲生活质量,他们宁愿不买房,所以一部分“90后”已经坦然接受租房的生活方式。
“90后”年轻人中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观念: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有“90后”甚至愿意为出租屋装修,养一只宠物,再买一台车,把生活过得舒舒服服。对于为了攒钱买房,不惜租住在城中村、过着苦行僧一样日子的“70后”“80后”来说,这种生活方式真是太奢侈了。
没有一定要购房的执念,却不失为社会的一种进步。
用最没有底气的方式,过着最潇洒的生活——这是“90后”在买房这件事上的态度。如果买得起,就买;如果买不起,也无所谓。房子,也没有多重要。毕竟,他们可能连结婚这件事都不太关心了。
记者手记
不要标签化
“90后”
为了做“90后”置业专题,记者特意对身边一群“90后”挨个做了采访,发现之前所谓的“90后不买房”的判断太过标签化。
身边很多“90后”都在踏踏实实地供着房贷。28岁的“小林子”说了一句话:“有一天回过头看看,每月按时还房贷,会是你这辈子最好的一个习惯,更是人生难得的积累。”
真应该为这句话点赞。“90后”怀揣着梦想、脚踏实地地奋斗,其实和曾经也年轻过的“70后”“80后”毫无二致。
如果要说区别,也许是,他们更加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超高的财商,是记者对“90后”的另一个强烈感觉。
他们的财务观念、信息收集能力,比任何一代都要强,他们在购房面前非常理性,尤其看重一套房子是否有升值潜力。他们不会仅仅因为需要有房子住、仅仅因为准备结婚迫于“丈母娘压力”而买房,而是经过理性分析后才作的购房决定。
而正是因为他们更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买房”只是他们的选择之一,“不买房”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一方面,可能父母已经给他们留有房子,他们在购房这根弦上并没有绷得那么紧;另一方面,他们在很多人生大事的抉择上,确实更为潇洒,比如结婚、生子,当然包括买房,他们的观念中都没有贴上“必须完成”的标签。
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90后”的生育意愿降至新低,连生娃都可以随意,还有什么不能随意呢?不过是一套房子而已!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天研)前天起,地铁三号线运营方式调整,全天开行“机场北-番禺广场”和“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两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