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反映广州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题材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首演从工业大道走进今天琶洲
工业大道引领中国产业变迁
动听的旋律响起,淡淡的回忆泛开。上世纪50年代筑梦起航,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上世纪90年代轰鸣的机器变得寂静,不断崛起的商住区鳞次栉比。曾经拥有无数威水史的广东“硅谷”,而今在大湾区书写数字经济的绚丽华章!这条位于广州海珠区西北呈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有个实实在在、响响当当的名字——工业大道,以工业为名。
工业大道的故事如同一场魔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经汇集着最前沿的技术、滴灌过最滚烫的汗水,一直引领着广州产业的变迁。
是什么样一种力量,让工业大道几经变迁几度繁荣,依然屹立于中国南方,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的鲜明注脚。1月8日晚,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和海珠区文广旅体局共同创作的话剧《工业大道》在海珠区小海燕剧场首演成功。海珠区各行业群众代表,以及工业大道沿线企业退休人员、居民代表600余人观看了首演。
从“全国第一”到“创意新秀”
“在这部话剧中,我找回了曾经的自己,回味起和工友们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情谊,一下子把时间拉回到了那个争创全国第一的峥嵘岁月。”话剧《工业大道》演出刚结束,剧场内掌声雷鸣,广州重型机械厂退休职工陈叔饱含热泪发出感慨。
1952年开始广州“河南”郊区被作为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广州造纸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造船厂等3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在此扎根。
在往后数十年时间里,这条5.5公里长的工业大道处于其鼎盛时期,生产出了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电池、五羊自行车等当时风靡全国的产品,广州第一艘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等也成为工业大道的“代表作”。
因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环境污染、经营不善等问题,工业大道沿线的厂房面临搬迁。以广州气体厂、广州第十一橡胶厂、广州锅炉厂等为代表的旧厂房逐渐被住宅小区取代。2011年1月,曾全国闻名的“南国纸城”广州造纸厂基本完成环保搬迁工作,结束了其在工业大道的70余年历程,也为工业大道曾经的工业辉煌画下了句号。
科技创新园区进驻工业大道
老城区实现新活力,核心关键还是靠产业。近年来,海珠坚持破立并举,通过“破”把老城区的空间腾出来,通过“立”把新活力的产业导进来,以创新集聚推动城市“逆生长”。
保利1918、BIG大干围艺术园区、海尚明珠智慧园和O2PARK等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在工业大道遍地开花。仅2018年,海珠区亿元税收园区就有5家。其中,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正是来自工业大道的“后浪”。截至2018年底,该园区产值就超过80亿元,产值密度超过81000元/平方米。难能可贵的是,其正式开园是2018年9月,几个月迅速成长为一匹“黑马”。
让城市留下记忆焕发新活力
本剧全篇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舞台表现饱含诗意。尤其老一代工人在工业大道的工厂里,用火一样的热情,锻造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人生充满着自豪;中年一代的工厂子弟,不再子承父业,在电商的大风口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风落时,却少有真实的成就感;远赴他乡求学第三代人,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选择回到这片热土,踏入大湾区。他们童年从工业大道走进今天的琶洲,开始了人工智能的工业梦想……这些情节,都给观众带来了震撼。
“工业大道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也是展示海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次打造话剧《工业大道》是我们深挖海珠文化的缩影。”中共海珠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闻推荐
铁板被大风刮倒后砸破邻家雨棚,该怎么赔? 律师以法说理,缓解邻里情绪促和解
此前,住在海珠区海幢街的林先生来到社区居委会,请求协调他与邻居张先生的纠纷。原来,之前林先生家屋顶一块铁板被大风刮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