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湖水清 河长来“取经” 东山湖非汛期稳定保持IV类水质 成全省湖库生态修复及河湖长制实施典范

广州日报 2019-12-10 22:12

治理后的东山湖重现“东湖春晓”的美景。工作人员在收割湖区的水草。东山湖水草茂盛。2018年,广州市越秀区率先在全市实现辖区内全部水体——“一江五涌六湖”不黑不臭的治水成果,辖内的东山湖通过长效运维机制确保水质长制久清,“东湖春晓”恰如当年,成为全省湖库生态修复行业标杆以及河湖长制实施的典范项目。

记者日前在东山湖公园走访发现,不少外地河湖长组团来观摩学习湖泊治理、运营管理的方法。东山湖公园总体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提升了公园的总体景观水平,水文化科普馆已建成即将开放,为水清景美的公园增添科普元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刘幸通讯员陈楚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水文化科普馆即将开放

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河湖公园管理科副科长马一鸣介绍,东山湖公园总体提升工程是广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改造内容主要是进行“东湖六景”和碧道建设,目前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提升了东山湖公园的总体景观水平,位于原锦鲤湖边的水文化科普馆已建成即将开放,完善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区域优良生态环境,促进宜居生态城区建设。

“治水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刘稚鹏表示,虽然东山湖的生态系统已得到基本恢复,但其稳定的自净能力还需要长期养护和引导。针对湖面保洁问题,正在研发水面保洁机器人,目前基本成型,可自动高效地收集水中垃圾、水草、油污等各类水面污染物,有望不久后进驻东山湖。

“生态修复+智慧运维”实现长制久清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前些年东山湖总磷、总氮超标,整体呈劣V类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堪忧。

随着越秀区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各项水环境治理工作,2017年9月,东山湖水质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广州市水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初以来东山湖非汛期稳定保持IV类水质,吸引大量鱼鸟栖息,生态改观明显。今年第三季度,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的第三方机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水质检测数据显示,2019年9月29日,东山湖主要指标优于地表IV类标准,透明度大于1.5米。

记者前往东山湖走访发现,经过治理,东山湖湖面上睡莲婆娑、湖里鱼翔浅底,很多市民来到公园散步、跑步、跳舞。此外,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粤东的湖河长前来“取经”。

“东山湖治理采用什么方案?”“运营管理中遇到哪些难点?”“如何应对?”刚走进东山湖,外地的湖河长们一连串的问题就抛给了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刘稚鹏——东山湖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维负责人,他解释说,与往昔其他湖泊的治理方法不同,东山湖采用“原位水生态修复技术+一体化水治理设施”方案先进行治理,随后采用物理方式、生物方式、人工与机械方式等系统施治共同发力,并构建智慧运维管理机制,保证东山湖水质持续好转,实现长制久清。

东山湖水清三步走

第一步:治理——多管齐下洗邋遢

要给东山湖洗邋遢并不容易。东山湖属浅水人工湖泊,为半开放水体。在洗邋遢的过程中,需要降低东山湖水位,采用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外源污染控制、底质改良、植被修复、生态岸线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水体生态修复与水景构建。

第二步:培育——

恢复生态系统调控鱼类

在湖水降水、底质改良、植被修复系统构建后,通过微生物系统、水下动物系统的构建,形成完善的生物链和生态系统。在治理过程中,鱼类的调控非常重要。罗非鱼就是入侵的物种,从珠江游至东山湖,属底层鱼类,适应能力和繁殖扩张能力特别强,专门破坏水草,若不及时控制,对新的水生态系统威胁较大。

同时,湖底底泥改良后,工程师们开始培育投放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大型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恢复创造条件。

第三步:运维——

物理人工预案应对突发

东山湖作为周边河涌补水交换的优质水源,具有区域的防洪调蓄功能,这也是东山湖运营管理的重难点。要保持水质稳定,日常除了清理浮草和落叶,还采用曝气曝氧、微生物调控、水质改良剂等保障措施,降低泄洪和补水后对水体的影响。此外,为提高湖体生态系统对外源污染的抗冲击能力,利用自主研发的河道治理一体化设备,快速净化外源水体入湖水质,解决循环和汛期过程中外源污染物对东山湖的冲击问题。

——东山湖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维负责人刘稚鹏

新闻推荐

一门三代人 接力护国门 爷爷开辟多条新航线 爸爸在重大走私案中立下大功 儿子从小立志入职海关

海上蛟龙712艇杨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广州海关第一代船长。712缉私艇杨金泉船长。杨杰(左一)一位是珠江口海域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