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室里看“转播”,到奔赴一线做“直播”
黄埔区明确在各镇街的党群服务中心加挂“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中心牌子。图为联和街党群服务中心。李剑锋摄
10时39分,214627、370……黄埔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平台大屏上,数字在不断跳动。
12时54分,数字变成214754、373。
11个月来,来自网格呼叫的事项累计达到21万多件,社区、镇街呼叫区职能部门的事项386件,响应完成373件。
短短两个多小时,“区—镇街—社区网格”三级响应,环环紧扣。新增127件群众呼叫的事项,都在基层解决完毕。不能解决的事件就“呼叫”部门,而21万多件中仅有三百多件社区、镇街未能解决。
社区、镇街何以“威力”如此大?不仅解决得了庞杂的基层问题,还能调动得了上级部门?
“我们给镇街人事权、财权、考评权等五项权限。一键呼叫,接诉即办。三级响应,赋权下沉。双向考核,部门齐动。”黄埔区党政办副主任杨灿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实质上是黄埔区一次“响应向下,呼声向上”的理念转变。通过切实向镇街赋权,成为统筹区域治理、有效联接各方、协调指挥有力的坚强“轴心”,对“基层看见了却管不好,部门有能力却没看到”对症下药,改变长期以来“喇叭口向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要通过顶层设计来激发基层冲劲,让“呼应”有职、有权、有依据,使镇街“底气”更足、“腰板”更硬。
●南方日报记者吴雨伦陈思勤通讯员曾妮钟燚
顶层设计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新密码
电线杆倒了,人行道上地砖塌裂,共享单车摆放不齐……基层工作,“小事”不断。针尖大的洞,带来斗大的风。小事往往体现着大趋势,小问题中可能蕴含着大危机。每次对小事的处理,都可能是对潜在危机的“釜底抽薪”。
小事虽小,但解决不易。“基层发现问题,以前就是打电话找部门解决,但这种工作方法随意性太强,问题解决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杨灿的心里一直有这样的疑问。
体制机制真改革、工作事项全记录、绩效考核全跟踪、多个政府数字系统全集成……面对种种问题,黄埔区用“一真三全”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来回答。
今年2月以来,黄埔区在广州率先出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相关文件,“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专项工作有了行动纲领。
黄埔区在区委办增设基层治理创新处,挂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办公室牌子。同时,还增设了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中心,作为区委办下属事业单位。区级层面改革后,在镇街层面,黄埔区单独设立组织办,加强镇街党建和组织工作。
“处室的名称是基层治理创新处,因为我们不单单只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这项工作是为了整个基层治理创新。”杨灿说。
体制机制改革是“硬骨头”,在党建引领下,黄埔区调动五个部门一起来“啃”。
“区委办做主方案,区委组织部做党建方案,区委编办做机构改革方案,政府办做相关的事项清单,纪委做纪检监察延伸相关方案。”黄埔区区委办公室基层治理创新处负责人钟文涛说,希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新版操作系统。
新理念里藏着“一二三四五”的新密码。
“一”是指一个综合指挥平台;“二”是指厘清责任的“两份清单”;“三”则指区直属部门、镇街、社区(网络)三级管理;“四”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社区协商服务机制等四项机制;“五”是赋予镇街综合指挥权、用人自主权、财政自主权等五种权限。
“以前发现问题,街道就是简单上交,等待区级中心派单。现在则把"权"与"责"都给了街道。收到问题,街道要主动进行研判,能解决的问题要在街道层面解决。解决不了的,街道就可以直接呼叫区属部门。”钟文涛说,希望改变以往“踢皮球”的现象,建立“信任制”的问题处理机制。街道的呼叫不是“乱呼”,而是经领导审核确实需要求助的难题。因此呼应到达部门后,部门应当首先尊重街道的判断,不能简单“一推了之”,否则就会有相应机关介入调查。
把问题交给街道研判并不意味着“加压”。“一件事情当天发现当天处理,不让雪球越滚越大,减负首先体现在减量上,基层干部的负担才没有那么重。”区委编办的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在黄埔区顶层设计中,预留“后招”无数,其中一个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岛”。
为让“沉睡的数字”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加精准的治理效果,黄埔区的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了多个政府数字系统全集成,接入三防等十多个系统数据,在端口、服务器上也为日后各种系统接入做好准备。
如今,该区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摇身一变就能延展出“黄埔区三防应急指挥部”“公安调度指挥系统”等多个功能。
明责赋权
街道从“协奏者”变“指挥家”
“以前镇街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往往无力统筹调度多个部门,常常陷于文来文往的形式主义中。”萝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坦言,基层治理的常见病灶之一:街道看见问题却管不好,部门有能力却看不到。
对身处基层的街道镇村而言,如何打破“条块关系”“隶属关系”等制约,通过“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有效调动各部门单位力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要赋权,先确权。为理顺职能部门与镇街的条块关系,黄埔区梳理出镇街职责清单和呼应事项清单。其中,街道行政职权60项,公共服务事项68项。
“镇街的职责清单,减少以前各种负担往基层甩脱等问题。呼应事项清单,则明确什么该呼什么不该呼,都有相应的追责措施。”钟文涛表示,该区规定区直部门收到呼叫后,应在两天内限时回应、五个工作日限时办结。
在黄埔区的改革中,集综合指挥权、人事一票否决权、用人自主权、财政自主权、经济社干部管理权的“五种赋权”极为重要,也是理顺“条条”与“块块”关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
“镇街反映比较强烈的,就是开展工作各方面的掣肘,比如说用钱不自由、人手不够,还有综合指挥调度时不听指挥等问题。”钟文涛说,黄埔区从上述五个方面着手,真正赋权基层。
翻开黄埔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方案,其中特别提出,组建街道联合执法队伍,赋予街道“联合指挥权”,这就确立街道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所谓“联合指挥权”,就是街道通过“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系统调动各方执法力量,形成合力,综合施策,从“协奏者”变成“指挥家”。
具体来说,街道城管执法队是主体,国土、环保、交通等部门指派1—2名人员与街道联系,司法所、食品药品监督所、派出所等驻镇街派出机构,服从街道统一指挥,共同形成联合执法队伍。
“我们成立"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这个平台,要有综合执法队伍,发现问题能够快速反应上报。”联和街人大工委主任黄丽萍说,开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是对街道工作最大的支持。
“赋权之中,特别在人事决定权方面,驻镇街派出机构的人事任命需得到镇街认同,形成一致意见。”黄埔区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蓝世杰说,镇街的用人自主权将更强。在指标包干的范围内,镇街能更自主的决定招聘人员数量。资金上推行的“大专项”管理,也让街道财政自主权更大。
在镇街层面,经济社是基层触角,经济社干部处在社会发展一线和基层矛盾的最前沿,最直接代表党和政府形象。那么,如何加强对这类干部的管理?
“首先落实三个"一肩挑",无论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还是经济社书记都是一个人,可以避免相互掣肘的现象。”区委组织部上述负责人说,在社区换届时,有针对性发展优秀青年群体成为候选人,增强对基层“触角”的领导力。
如今,在黄埔区,每个镇街都设置“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中心,承载“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事项的研判、分派、跟进、督办等相关职责,使镇街成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真正的桥头堡和指挥所。镇街更有底气第一时间受理、落实、回复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以前社区居民遇到问题,可能找不到能解决的部门。而现在,只需通过统一的平台和窗口,系统就能帮助居民匹配最合适的部门解决问题。”深井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谭永良深有感触,这是真正让“民有所呼,党政必应”在长洲落地。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也推动着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变“被动处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从过去坐在办公室看“转播”,到奔赴现场“直播”,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眼睛向下、直奔一线的工作导向更加鲜明。
“相关部门的党员干部被召集到现场,包括街道、城管、交警等,现场确认交由哪个部门处理,避免问题在系统里面空转。”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前遇到问题在微信群里询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但到现场商议后,问题如何处理一目了然。
民之所向
党建引领绘就“同心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城市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街道工作千头万绪。过去,行政资源和权力重心偏高,镇街任务重、职责多,手中的权力反而最小,总是在被考核、被打分,基层干部常有抱怨。
工作事项全记录、绩效考核全跟踪……职能部门全年绩效表现好不好,镇街说了算。在黄埔区,不少部门都会迎来“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月考”,打破基层干部总是被考核的尴尬。
今年年初,黄埔区在绩效管理体系中设置“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相应评价体系,将各部门“响应”的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绩效,改变职能部门单方面考核镇街工作的体制机制。
限时办结、五星点评、双向考核……钟文涛说,镇街对职能部门的事后评价将直接影响该部门的年终考核、人员绩效。
“部门不及时响应系统就会自动扣分。满意度评价上,如果评价是"基本满意"而不是"非常满意",部门也会被扣分。”据联和街网格办副主任林贵鑫介绍,评分系统分为“按时签收”“及时响应办理”“满意度评价”三个维度,收获“五星好评”才能“满分通关”。
黄丽萍很欣慰,有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这一“尚方宝剑”,机制变得更透明,基层工作不再“鸦雀无声”,大事小事都在平台上“雁过留痕”。“以前领导检查工作,总是一个个汇报,但现在打开指挥平台,就能看到有多少无法解决的问题。”
“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实践经验也正为街道治理开辟新思路——调整优化相关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通过党建引领将整个街道改革工作统领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增强基层政府统筹力量开展社会治理的底气和能力。
目前,在黄埔区各镇街的党群服务中心,都加挂“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指挥中心牌子。中心既负责起辖区内党建的日常组织、协调、联络和服务工作,为辖区内党组织、党员及有需求的单位和群众提供服务和资源保障,同时,又是基层治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综合指挥阵地,负责整合各级各部门和基层组织在街道和社区的资源。
该区还鼓励镇街班子党员干部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优秀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镇街党(工)委委员,强化镇街党(工)委对基层村居组织的领导。
在杨灿的设想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工作应由“铁三角”和“党建圆”搭建起来。“铁三角”之上,顶尖是“街道村社”,是基层工作的主体。但街道社村的力量有限,需要下面的两个角——响应部门、保障部门来支撑。
“在"铁三角"之外,还有一个"党建圆"。我们要用圆来兜底,把问题都锁在这个圆里面。"铁三角"凝聚起来的民心也凝聚在圆中,实现"党有所呼,全民响应"。”杨灿说,“党建圆”也是同心圆,“铁三角”不能逾越党的领导,而是应增强党性党纪,做到令行禁止。
新闻推荐
的士也有自动驾驶广州目前仅有11辆在黄埔区试运营,收费标准与传统的士相同
羊城晚报记者梁怿韬通讯员范敏玲黄嘉庆欧志斌高精地图导航、驾驶室人员无需亲自驾驶、乘客市场价付费乘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