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音乐教师张英伟荣获“广州好人”称号他用爱让“无喉人”重获新“声”

广州日报 2019-12-05 03:53
张英伟

在电影《国王的演讲》中,讲述了口吃的艾伯特王子经过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帮助,克服心理障碍,发表了著名的号召反抗法西斯演讲的故事。在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也有这么一位“声音治疗师”,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无喉患者”勇敢开口说话,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通讯员穗文明

三年前偶然走进“无喉人”的世界

36岁的张英伟是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人,是一名“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从2002年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师从原广东省咽音学会秘书长李志中,十多年来致力于嗓音艺术训练及治疗研究,治愈过众多嗓音疾患人群。

2016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英伟接触到了职业生涯中最特别的一群学生——无喉患者。

2016年,张英伟参加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举办的喉科培训班,在一次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言语治疗师庞艺施的交流过程中,他得知该医院的佛山新声会中有许多“无喉患者”,他们平常通过食道语复声法或者电子喉说话,但是音量、流畅度方面还是有所欠缺,需要一位“嗓音训练师”在物理复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那以后,张英伟便开始了他的“无喉患者”公益之旅。

张英伟介绍,每月的双周周末,他都按时乘坐地铁到佛山新声会,由于路途较远,而且嗓音训练也需要数小时,有时候一去便是一整天。

谈到自己帮助“无喉患者”的经历,张英伟告诉记者,“能够帮助到“无喉患者”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看到老人家能够讲话、唱歌,和正常人一样,我自己也会感到很开心。”

助“无喉患者”复声成功率达95%

“无喉患者”,是指因喉部肿瘤或喉部外伤不得不接受全喉切除术的人群,病患在术后会失去喉部的正常结构,无法正常通过喉部进行呼吸和发声。

因为“无喉患者”没有声带,发声位置与正常人不同,不能按照以往的声乐训练进行复声,所以对于张英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从未了解过无喉发音的基础,所以在开始的前半年时间里,除了每天下班后夜以继日地翻阅文化部艺术科技研究所咽音部的大量嗓训资料外,张英伟还会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言语治疗师们交流研究案例,通过气泡音原理,提高语调等形式将复声方法应用在“无喉患者”身上。张英伟说,“因为每一个病患的手术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不断调试,遇到适合的方法就会加强训练。”

与家人难以沟通、子女陪伴时间少等都是“无喉患者”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不过,当他们尝试复声训练,并能开口说话后,他们的心态就会变得开朗和乐观。张英伟表示,很多成功复声的因为患喉癌或者喉部肿瘤的“无喉患者”,存活时间会超过5年,有的甚至达到了20年。张英伟介绍,“通过食道语和嗓音训练,有的"无喉患者"一个月就可以讲话和数数字了。”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张英伟已帮助超百位“无喉患者”成功复声,而且成功率高达95%。

关心身边事获街坊称赞

除了义务帮助“无喉患者”进行嗓音训练外,对于社区里的大小事,张英伟同样放在心上,赢得街坊邻里的啧啧称赞。

街坊陈叔说,“张老师对周边的环境相当关注,经常去居委会提意见,对民生的改善都很上心。有一次一个社区被水浸了,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被送往宾馆暂避,张老师下班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到宾馆,不断地对他们进行安抚。”

街坊邓小姐说,“平时周末都会有学生找张老师治疗嗓子,来自珠海的、深圳各地的,他多数都是免费教学。曾经有一位学生,到医院治疗很多次都没治好,但跟了张老师学习之后,嗓子慢慢恢复了,为表感谢还专门做了一面锦旗。”

新闻推荐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海珠探索城区转型新路径百万平米旧厂房变身科创企业新载体 入驻企业超3000家

百万平米旧厂房变身科创企业新载体 入驻企业超3000家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