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五桂山根据地,分几步走

中山日报 2019-11-15 03:37

【编者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了配合中山市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山日报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追寻红色印记 牢记初心使命”栏目,为你讲述遍布桂山岐水的红色革命故事,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那些峥嵘岁月,永远铭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建立的丰功伟绩,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代代传下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早在1938年,中共中山县委便提出“以五桂山作为将来的游击根据地”。但由于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以下简称“中心县委”)内部存在不同意见,这一设想一直未能付诸实践。1941年7月,中心县委派谢立全、梁奇达到五桂山区对建立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可行性进行实地调查。

1941年9月上旬,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听取了谢立全的汇报,认为五桂山区确实具备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与会同志经过慎重研究后,认为可以开辟中山五桂山区抗日根据地。于是,会议制定了“经营番禺”“发展中山”的方针。随后,谢立全、梁奇达被派到中山加强中山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广游二支队第一中队也被调到中山九区,以加强中山抗日武装力量。同年11月,该中队副中队长王鎏、政训员欧初带领60多人挺进石军沙,对外挂梁伯雄大队第七中队的牌子,对内称第二主力中队。原驻九区的抗日游击队改称第一主力中队。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两个中队互相配合,并肩作战。

1941年10月下旬,为了在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前扫清五桂山外围的敌伪据点,解决部队的武器和给养问题,谢立全指挥第一、第二主力中队袭击崖口伪护沙中队。是战,取得了全歼崖口伪护沙中队的胜利,迫使崖口乡伪政权保证按时按量缴纳抗日军粮。同年底,谢立全在中山九区牛角召开武装干部会议,传达中心县委关于在中山五桂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把原来在河涌水网地带活动的中山武装力量,逐步转移到五桂山区的指示,就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和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问题,统一全体干部认识。

1942年1月,罗章有、黄智(黄衍枢)奉命带领一支18人的先遣队进入五桂山区合水口、石门一带,摸清民情、社情、敌情、地形,为建立根据地打前站。先遣队进入五桂山后,在地方党组织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群众中展开了防匪保家、抗日救国的宣传,帮助群众开展生产劳动、治疗疾病,镇压与人民为敌的匪霸,因此很快扎下根基。2月,欧初带领第二主力中队六七十人进驻五桂山,与罗章有的先遣队汇合。3月,卫国尧带领第一主力中队十多人转移到五桂山。第一、二主力中队与先遣队会合后,驻五桂山的抗日武装部队共120多人,分别驻在合水口、白企、贝头里、长江、石门等乡村。延安派来珠江三角洲开展游击战争的军事干部、中心县委委员谢立全,代表中心县委驻五桂山领导中山的抗日游击战争。

游击大队初到五桂山,工作局面尚未打开,部队的给养发生严重困难。为支援游击队,保证部队必需的生活供给,中共中山本部县委和各区的党组织千方百计筹集粮饷,辗转送入山区。翠亨、石门、合水口一带的群众,纷纷将家里的稻谷、番薯、南瓜、芋头等送到游击队营地。原第一主力中队中队长杨日韶的母亲谭杏,知道儿子所在的部队进入五桂山区后,从翠亨送来250公斤粮食支援子弟兵。后来,她知道游击队生活有困难,又连续4次送来粮食1000公斤,还将自己的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变卖折现,筹钱送给游击队购买粮食。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山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壮大,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中山武装力量的领导,1942年5月,中心县委将五桂山的两个主力中队整编,内部宣布成立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卫国尧(后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肖强(后罗章有)、政训室主任欧初(后李进阶、杨子江),大队下辖3个中队,共120人。

1943年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中共南番中顺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机关,从禺南转移到五桂山区。

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新闻推荐

垃圾都是宝 垃圾分类齐做好

汤琇安铁一小学三年级最近我发现,我家小区多了一个红色小砖房,有四个小窗口,旁边竖着垃圾分类的智能语音宣传杆,还很贴心的配...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