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强化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 “头雁”飞入基层 党政响应民呼

南方日报 2019-11-06 15:14

洋田村花海如画,正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缩影。

金秋十月,收获之季。驱车奔驰在黄埔区,丰乐北路平坦如坻、花团锦簇,沿途的大沙地地区现代大厦正在拔地而起;风景旖旎的长洲岛安装了6块交通诱导屏,明晰了停车位信息,就此告别了交通拥堵;广州科学城旧村改造有序进行,黑臭鱼塘“变身”休闲公园……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都少不了党员党组织的活跃身影。今年以来,黄埔区抓牢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用“头雁”引领航向;用制度督促实干;创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治理机制,让党政工作即时回应社会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头雁”领航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9月下旬的一个傍晚,随着最后一栋房屋在落日余晖中倒下,黄埔区龙湖街道何棠下村九龙湖边新兴社的房屋,在22天内实现100%拆除。该村践行拆迁前置、先拆后批的大胆首创,为黄埔区实施“城市更新10条”提供了模板。

这一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村党委第一书记丰呈文的汗水和心血。他带领村党委一班人,在动迁中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党委成员全部深入一线,耐心细致与群众沟通,及时解答疑问、化解动迁矛盾。原先有重重顾虑的村民也顺利签约,从而实现100%签约、100%拆除。

年过半百的丰呈文于去年9月初被选派担任何棠下村第一书记后,便与村民一起铲杂草、清沟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他还会利用周末,趁着外出打工村民回村的契机,召集“兴隆社”(历史遗留问题多而久的经济社)村民召开座谈会,商议解决现实问题。

“一个农民的儿子,回到农村去做有益于农民兄弟的事情,这难道不快意吗?”他在驻村手记中这样写道。

通过将党的农村政策、村里的实际情况以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丰呈文和村党支部深得民心,从而促进了征拆等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丰呈文正是黄埔区选派入村的“头雁”。包括他在内,黄埔区共选派了39名第一书记进驻重点村(社区),致力于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该区通过完善第一书记5项日常工作制度,量化工作评价指标,每季度定期分析第一书记工作成效,找差距、补短板,从而提升“头雁”引领实效。

如今,“头雁”队伍仍在扩充,该区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全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强筋壮骨”。目前,全区后备干部人数达667人,平均每个村(社区)配备3名以上后备干部。

“制度化”提升党建质量

中新知识城南部核心区以南4公里处,是龙湖街大涵村。作为一个整体搬迁村,在征地拆迁的初期阶段,村里一度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新旧矛盾。

大涵村党委班子在深入了解当地民情后认为,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加强党组织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涵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同发表示,农村工作问题矛盾错综复杂,要理清头绪,摸准“命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制做保障。

走马上任伊始,他便和村党委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村民议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制定完善了“三会一课”“一周工作进度表”“环境整治暨家禽圈养管理规定”“联防队工作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村党委的努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啃下“花莞高速重点项目征地”这块硬骨头,村“三委”会、社委会反复商议协调,制定了《大涵村推进花莞高速重点项目工作方案》。如今大涵村已征地1596亩,包括花莞高速在内的重点项目全部实现了交地。

今年初,黄埔区提出,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集中解决党内政治生活虚化泛化、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等突出问题。大涵村的党建工作是全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缩影。

除此之外,该区在全区范围内,着力解决基层“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党建质量整体不高”等问题,开展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向属地镇街党(工)委报到制度和在职党员回村居党组织报到服务的“双报到”制度。

“采用线上和线下报到相结合的办法,全程记录报到过程,全程回放活动情况,全程跟踪效果评价。”该区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谈到,此举旨在促进党员主动参与结对共建单位的驻点直联活动,主动到对接村(社区)党组织报到服务,主动参与到结对共建镇街、村(社区)的发展建设。

党建搭桥让国企助力乡村振兴

建村300多年的黄埔区洋田村里,分布着五彩花田、移动共享民宿、星箭广场。步入该村,许多航天模型装置展现眼前。这是洋田村与中国航空五院合作引入的高科技农业第一期产业项目。

“我们在旧村全面改造的基础上,延展出集太空农业观赏、旅游、民宿为一体的产业链。”洋田村党委第一书记王承章介绍,今年国庆期间,新建成的1:1太空空间站模型和太空鲜花工坊、共享太空舱共同成为黄埔区特色乡村旅游新亮点。

未来,洋田村的二期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建造1000亩自动化农业基地,年产值不低于8亿元。王承章说:“这将大幅提高村集体收入,直接带动村民就业200人,产业带动就业上千人。”

洋田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推手”王承章,原为黄埔文化集团的一名党员。2017年,该集团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组建成立的全市首家全资文化国企。今年,按照黄埔区委组织部工作安排,集团党委外派王承章进驻洋田村。

走马上任后,王承章迅速点燃了“三把火”:加强村社党建工作,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对接集团产业发展资源和优势。“改善环境是"筑巢",发展产业是"引凤"。”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仅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还为农民实现了增收。

今年年初,黄埔区提出,区属国企要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加入如火如荼的黄埔建设事业,担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王承章即是国企参与社会治理的“先锋代表”。

通过党建引领,该区国企选派了大量优秀党员前往基层一线,参与到镇街的城市更新、征地拆迁、“四治”等工作中。在8月召开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该区强调,要将国企党建与经营管理相联系,让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锋。

“赋权镇街”探索治理新路径

黄埔区科学城联和街辖内有12745家企业。如何做好这些企业的服务工作一直是街道面临的难题。随着今年“令行禁止、有呼必应”三级治理机制的建立,当地各相关部门的服务力量迅速充实了联和街企业服务的内容。此举破解了企业管理难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联和街是黄埔区基层治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试点街道。当前,该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基层治理“操作系统”已在有条不紊地运行。此系统以党建为“魂”,引领改革;镇街为“脑”,统筹指挥;社区为“眼耳”,了解民情;部门为“手脚”,在有需求之处发力执行。

黄埔区这一社会治理路径创新的达成,正是通过镇街党(工)委提升领导力和组织力,强化统筹协调功能而实现的。

“一方面,镇街可以对区直部门开展调度、考核、任免等工作;另一方面,村居干部和经济社干部之间,可以实现"双向兼任"、相互激励和彼此约束。”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由此,基层治理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今年2月,黄埔区在全市率先出台的《黄埔区关于实现基层治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例如,梳理镇街职责清单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问题清单;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响应机制等。

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有令必行、有呼必应”“有职必履、有责必尽”“有错必改、有违必究”“有难必帮、有事必管”在基层的落地。

此外,该区全面构建以镇街党(工)委为核心,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工委”制度,建设由镇街统一指挥的实体化综合执法队。执法队纳入镇街多个部门的执法力量,保障了“呼应”机制及时高效。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

新闻推荐

黄埔集聚近300家区块链企业,打造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 “区块链10条2.0”政策实施细则即将印发

广州区块链国际创新中心吸引了一批港澳技术团队前来创业,图为蚁米区块链众创空间。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近日,广州市区块链...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