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民最熟悉的“家里人” 扎根基层12年,花都炭步派出所民警潘长桂被誉为“活地图”
每晚梳理点评
他带领组员追求办案的“最优解”
“他工作起来特别认真负责,凡事都能带头。”这是同事们眼中的潘长桂。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来到炭步派出所,既是一名社区民警,同时也是派出所里的值班组长、社区组长。
嫌疑人抓捕、醉酒闹事、邻里纠纷、盗窃、抢劫、诈骗……潘长桂协助指挥、处理的各类警情中,既有“鸡毛蒜皮”,也有“硬骨头”,每逢值班时,他常常是通宵达旦连轴转。
工作之余,潘长桂也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值班组的战斗力?每天晚上,他会集中同组的值班人员,对当天的警情处理情况进行点评,通过剖析现象让大家接出警的能力得到提升。对于有些疑难繁复的警情,努力梳理,尽量不将问题留到下一个值班组去处理。
6月7日凌晨,炭步派出所接到炭步镇民主村有打架斗殴警情。接报后,潘长桂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方面联系120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一方面开展现场勘查和走访、调取周边监控录像,在锁定嫌疑人后,对嫌疑人实施抓捕、审讯,直到将嫌疑人送往看守所。
说起来轻描淡写的百十来个字,做起来却是一组人员连续几小时或更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密切配合。
有困难找桂哥 他是村民最熟悉的“家里人”
民警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民警当家人。潘长桂深刻认识到要想与村民打成一片,必须要过语言关。身为外省人的他,每到一处,他用自己磕磕巴巴的粤语与村民拉家常,与店铺老板聊生意,逐门逐户地走访,细心询问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工作、生活等基本情况,将自己的电话主动留给村民,与他们加微信好友,让群众遇到困难或急事时方便联系。
“我们有困难就要找桂哥”,这是社区居民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潘长桂从开始“门难进、人难找”的尴尬,到现在成为村民最熟悉的“家里人”。
“桂哥,大好人。”民主村刘某等人一见到潘长桂就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原来是潘长桂帮他们解决了多年的邻里纠纷。民主村有两户人家,因为大家的房屋都靠得比较近,却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不是这家投诉那家污水问题,就是那家反映这家的电视噪音问题,双方互不相让,为了一些芝麻绿豆的琐事,一直闹了两年多,村委多次进行调解也未妥善解决。
潘长桂了解情况后,并没有立刻组织双方调解,而是一有时间就往两家跑,找他们拉家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成了双方都熟悉的“家人”。然后潘长桂再把他们叫到一起,双方碍于桂哥在场,见面也就不再针尖对麦芒,经过桂哥一次次的春风化雨,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亲访两千栋房 他分管的城中村黄赌发案率为零
“四标四实”工作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潘长桂刚调到城中村新太社区时,就面临着这一工作的挑战。
他利用自己熟悉辖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辖区“活地图”的作用,放弃节假日休息,夜以继日走街串巷,根据居民作息规律,错时工作,相约黄昏后入户走访,确保“村不漏巷、巷不漏屋、屋不漏房、房不漏人”。
走访过程中,发现有疑似涉黄涉赌的场所,立即进行跟进,加大宣传、巡逻及处置力度,将出租屋主传唤到派出所进行调查、警告并做笔录,让出租屋主签订责任书,保证自己的出租屋内不存在有涉黄涉赌等违法犯罪情况出现。在走访时,曾发现有一间屋子里有很多烟头,涉赌的可能性较大,后经进一步的跟进,此类现象在上址销声匿迹。
潘长桂的辖区有三条村,三千多块门牌,钉挂门牌、标图、查漏补缺等项工作,一条巷至少要走四五次,每天都在两万步以上。在进行详址采集时,每栋房屋的每个房间都要拍照两张,门口、房子里面的情况各一张,这些事只能自己办,别人也帮不上忙,不然很容易混淆。
历经两个多月的稳步推进,潘长桂负责的城中村走访工作顺利完成,期间共走访实有房屋2756栋,核实街路巷518条,提前按质按量完成上级的部署工作。经过“四标四实”的精耕细作后,现在潘长桂所分管的城中村,黄赌发案率为零。
新闻推荐
拆违现场羊城晚报讯记者宋昀潇、通讯员花宣摄影报道:截至10月14日,花都区今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610宗,建筑面积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