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才能温暖他人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语出《晏子春秋》,大概意思是:最高尚的意愿,莫过于爱民;最宽厚的行为,莫过于让民众安乐。
一般而言,这句话的“主语”多指向官员,强调不忘初心,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性。但其实,转变一下视角,把“民”理解得宽泛一些,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像“广州好人”刘明山,他的日常工作“陷”在鸡毛蒜皮里,与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员拉家常、耐心询问、认真分析、上网查阅……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受助人员回到家乡,帮一个个游子合家团聚。两年多让485人回到家乡,这个数字背后离不开爱民、乐民的初心和责任。就像“面包叔”荆忠义,当目睹他人自寻短见,在煤气爆炸、自己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不顾安危救出他人——如此侠肝义胆,更是少不了一颗爱民、乐民的赤诚之心。
爱民、乐民,听起来境界高远,让人颇有距离感。而其实,并不是。很多时候,就只需两个字——走心。心里装着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所急所难、所需所盼,感受别人的疾苦冷暖,然后反观自己,有所行动,仅此而已。
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立的岛屿。鲁迅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为什么要爱民、乐民?就是因为我们相互联系着。就像刘明山,就像荆忠义,或者工作职责把我们跟别人联系在一起,或者出于巧合、只是路过,但不管怎样,没有人会孤立存在,只有跳出小我,胸怀他人,裨益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如此温暖。
所以,如何爱民?如何乐民?不存在“懂不懂”,关键还在于“动不动”;很多时候不用干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只需满足他人的“鸡毛蒜皮”。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看“广州好人”的故事,被他们的选择、他们的事迹所触动,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不妨找一找自己的差距,想一想自己是否不愿意付出,是否陷入了平庸的日常,满足于一般化、甘心于随大流……心里多想想他人,立足自己的“角色”有所行动,我们也可以温暖他人、造福社会。
(夏振彬)
新闻推荐
张绍润对机械情有独钟,在工作中他格外留意作业车辆和机械,经常检查和研究。他是一名平凡的养护工作者,日复一日地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