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推出“博物馆+社区”概念,广氮博物馆龙舟文化展览馆让人耳目一新 家门口逛博物馆 寻集体回忆

信息时报 2019-10-25 01:03

广氮博物馆再现职工生活旧场景。 广氮博物馆就在社区图书馆里。 ▲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里的实体龙船模型。 天河区博物馆收集的体育盛会纪念品。 夜间博物馆、“失恋博物馆”……广州文博产业涌现越来越多创意IP。博物馆,意即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或对有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机构。

近日,记者发现,天河区出现一些“社区博物馆”,以某一经历或文化元素为主题,辅以阅览室、配餐点、会议室等功能,成为留存居民共同记忆的空间和多功能社区服务综合体。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卢舒曼

广氮博物馆

社区图书馆里开设的博物馆

职工证件、粮票、纪念杯、奖状、老照片……近日,位于天河区车陂北街广氮新村的广州图书馆广氮分馆完成改造,除优化图书区和阅览区空间设置外,还新增了大量原广州氮肥厂的历史物件,再现职工生活旧场景,让人仿佛置身20世纪六七十年代。据悉,此次改造后,广州图书馆广氮分馆还多了一个名字——天河区博物馆广氮社区分馆(以下简称“广氮博物馆”)。

1957年,广州氮肥厂(以下简称“广氮”)在天河车陂成立,是当时我国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氮肥厂。其后,广氮历史任务完成,退出天河区工业舞台。广氮新村、32号大院和59号大院作为广氮人的生活区被保留下来,至今仍是广氮职工和子弟的家园。据了解,3个小区共有2900多户,目前仍有超过八成居民是广氮职工或其后代。

“广氮居民对工厂有高度认同感,对存放共同记忆有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不改变原来功能和空间的基础上,采用既剥离又整合的布展理念,打造广氮人的博物馆。”天河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氮博物馆从今年年初开始策划筹建,倾注了居民的心血。

据悉,广氮博物馆面积约270平方米,“广氮岁月 天河印记”在这里长期设展,包括前言、天河区现代工业发展概况、广氮初建、稳步发展、声名远播、勇闯挑战、结语等7个部分,涵盖了广氮从建设、发展、辉煌到结束的历史阶段。展品有老照片、信笺、文件、证书、粮票、工衣、印章、奖杯、拨盘电话等历史物件,共200多件,均为居民自发捐赠。

车陂龙舟文化展览馆

全市首个龙舟非遗文化展馆

2018年12月18日,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开馆迎客。这是广州市首个以龙舟文化为核心的非遗文化展览馆,也是首个村级筹建的党群服务中心。

“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分六个馆区、三大单元共九个部分,分别对车陂宗祠文化、龙舟传统习俗、龙船制作工艺、龙船组成部分、车陂传统民俗活动、车陂招景与龙船饭等进行介绍。在展厅中央,摆放着一艘1:1还原的实体龙船模型,还融合了不少多媒体元素,观众可以敲击百年龙船鼓,欣赏车陂民俗童谣以及了解广府龙船饭,近距离“触摸”车陂龙舟文化。

据悉,为打造龙舟文化品牌,车陂街捐出部分村集体物业打造龙舟文化交流平台。该展览馆由车陂村民、车陂各龙船会、龙舟爱好者及支持龙舟文化建设的机构等共同捐赠展品,成为凝聚村民心血、诉说历史故事的“社区博物馆”。

“如今,龙舟展览馆还成为车陂街党校分校、车陂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车陂公司党群服务站等,集展览、教学、党群服务功能于一体,开馆至今已接待观众超3600人次。”展览馆负责人苏志均介绍,该展览馆已举办过广州市民间河长现场会、车陂艺术团面试、车陂各社区党课等活动。各界人士在活动中观展,让车陂龙舟精神得以广泛传播。

绢麻社区博物馆(暂名)

绢麻厂老职工的“共同回忆”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国有企业在天河员村地区建厂,包括广州绢麻厂、广州罐头厂、广州无线电厂、广州第二棉纺厂、广州化工厂、广州化学纤维厂、广东玻璃厂、珠江造纸厂和南方面粉厂等,对广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大部分工厂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工厂生活区依然留在员村,这里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都是原来这些工厂的退休职工。基于员村特有的文化记忆,员村街道办今年着手试点建设绢麻社区博物馆,设置居家养老中心、配餐点、棋牌室、阅览点、睦邻点等分区,打造一个集“展览+服务+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居民服务站。

“我们社区有1.2万人,户籍人口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绢麻厂的老职工,他们对绢麻厂有很深的感情。”员村街绢麻社区居委会主任范红梅表示,结合员村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员村街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已发动群众征集原绢麻厂的布料、针线、毛毯、毛巾等物件,争取今年11月中旬完成社区博物馆施工。

馆方说法

把社区博物馆开到居民家门口

员村工业文化、车陂龙舟文化、天河体育中心体育文化……天河经历城市蝶变,昔日的郊区成为今日的商业旺地,当中留存的城市记忆是不可磨灭的。

天河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思考如何做好文博事业。今年以来,天河区推出“博物馆+社区”概念,走出区域差异化道路。“从2015年开始,我们尝试"博物馆+商业"的模式,在太古汇举办展览。后来尝试"博物馆+学校""博物馆+社区",发现找准居民需求,做好本土文化是最重要的。”该负责人说,目前已有街道办馆和民间办馆的基础,证明群众有这个需求。

在天河区博物馆里,记者还看到其收集的第六届全运会、第九届全运会、第十六届亚运会纪念封、明信片、徽章、志愿者服饰等物件,这些都是三大体育盛会在天河举办过的印记。“无论是车陂、员村还是沙河、林和、珠吉、凤凰,天河每个街道都有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记忆,我们希望把社区博物馆开到居民家门口。”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天河区博物馆新馆正在布展,将择优收藏社区文化物品,欢迎广大居民提供。

专家说法

让老人存放乡愁 让年轻人了解过去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认为,社区博物馆虽然不大,但很接地气,是一个群体的集体记忆,让老人存放乡愁,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对社会生产、变革、文化发展都有意义。“这些博物馆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人们随时了解民俗,让非遗得到传承。”潘剑明说。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卓祺则认为,举办社区博物馆应该更有规划,相关部门应提前介入,从专业的角度为社区博物馆把关,使其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新闻推荐

少女洗澡时遭男租户偷拍 邻居监控拍下作案全过程偷拍者被处以行政拘留,但因身体原因未被羁押

■邻居家门上的监控摄像头将偷拍者的行为全部拍下。■新快报记者彭程10月18日晚,广州天河区棠下村一名18岁女孩在...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