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德:充满爱心的教学名师
陈树德在辅导学生。
陈树德,中共党员,一个曾经历尽困苦的少年,因得到老师的帮助才得以健康成长,并走上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他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以德树人,用情育人,甘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陈树德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12月晋升为“正高级数学教师”,2018年9月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
2017年9月,因缘际会,陈树德来到了增城,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担任校长,在新的岗位上展现自我,为增城教育事业发展奉献青春。
文、图/记者黄婧琪
幼失双亲 恩师助学
陈树德出生在湖北黄冈市一个贫困农村家庭,10岁时父亲便永远离开了他,11岁时母亲也不幸去世,只剩下他与16岁的姐姐以及13岁的哥哥相依为命。
面对父母相继离世,失去经济支柱的家庭,陈树德的姐姐与哥哥都选择辍学回家种田。艰苦的岁月没有摧折他的求学梦,学校里的老师纷纷向陈树德伸出了援手。校长在了解到陈树德的家庭情况后,主动免去了他的学杂费;他的语文老师方老师和政治老师是一对夫妇,他们除了常常给他生活费,还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他。
1990年,陈树德参加中考,分数超过重点高中分数线几十分,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他继续就读高中。这时候,刚好政府有照顾困难家庭的政策,老师又想方设法为他争取到了读师范学校的机会。
老师们对他的关怀爱护,让少年时代的陈树德心中就有了一个教师梦。“从那个时候,我觉得老师这个词在我的心里就是一座高山,既无比神圣,又无上荣光。”陈树德说。
传承师德 资助学生
怀着年幼时树立起来的“教师梦”,陈树德早早地便踏入了教师的道路。17岁中师毕业后,尚稚气未脱的他,便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有过“特殊的经历”,陈树德比别人更多了一份爱心。
1997年10月,正在英山县柳林河中学支教的陈树德老师发现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常常走神,成绩直线下降。经了解后得知,她的家庭本来就很困难,再加上父亲又因病去世,正面临着辍学。陈树德于是多次上门走访,鼓励她继续读书,并拿出工资替她交学费。在陈树德的资助和支持下,该同学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
2004年9月,陈树德得知班上又有一名家庭困难的同学辍学。于是,陈树德又多了一个常常家访和资助的家庭。像这样因为家境困难而受到陈树德关心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陈树德总说 “没想太多,就想继承方老师的衣钵,把他们夫妇的那种无私的关爱,传给更多的人。”
关爱后进 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学困生、调皮蛋往往是受老师批评的“专业户”,但在陈树德的班级中,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能得到他的关爱。“这些学生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压力,如果我们都去责怪、批评,他们可能就会丧失信心、缺乏目标,慢慢地会迷失方向。”陈树德说。
2015年10月,陈树德新接的班级组织春游,按照惯例,先要把学生进行分组,但谁都不愿意跟一名叫周小进(化名)的男同学在一组。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多方调查得知,周小进同学性子急,不讲卫生,经常因为小事跟同学争吵。
于是,陈树德开始了长期的针对性教育和辅导。他先是做通了几位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工作,和周小进一组,从正面引导他;然后找周小进谈话,教育他改正缺点;还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他进行及时的提醒,引领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学期下来,周小进进步很大。
锐意课改 硕果累累
作为教学名师,陈树德长期坚持教学实践与改革,打造了许多学生喜爱、同伴欣赏的优质课堂。他先后获教研市级一等奖8次,省级一等奖6次,国家级一等奖2次。
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辅导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奖120多人次。同时,一大批后进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也纷纷“脱胎换骨”。他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和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在市级以上也纷纷获奖。
新闻推荐
“挂绿副刊”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获奖作品② 增城十年看房记
诗圣杜子美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代著名诗人海子渴望“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古到今,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