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 村貌换新颜 广州从化探路乡村振兴

广州日报 2019-09-26 04:06

从化美丽乡村新华社发据新华社电穿越四大洲、三大洋,北回归线给一些地区带去了人迹罕至的大沙漠,也给广州送来了绿水青山的从化。近年来,从化以“抓农村工作就是抓全区工作”为共识推动乡村振兴,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从化变了!曾经的偏远山区,一跃成为世界级高端会议举办地。青山依旧在,从化却不再是那个从化,一个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呼之欲出。

“小镇”进村凝聚产业振兴动力

曾经濒临倒闭的农贸市场,经过短短89天的奋战,已变身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在从化区良口镇塘尾村,当地盘活村集体闲置留用地,如魔法般变出了一个生态设计特色小镇。

“从化依山傍水,与小镇生态设计理念完美契合。”作为小镇规划的参与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应放天说,“小镇引入设计、数字艺术等新业态,已有67家企业进驻,并获得了联合国工发组织认可。”

这不是一般的特色小镇。它选址在农村,却没有镇的行政建制。围绕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的规划要求,2016年起从化先后谋划了20个特色小镇,实现全区8个镇街全覆盖。

“特色小镇,没有新增建设用地,都是对存量"沉睡"土地的盘活。”入驻生态设计小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表示,“一个特色小镇可实现产业集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2015年8月,从化撤市设区,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从化特色小镇建设迎来新契机。经过三年努力,从化特色小镇已初具规模,串点成线构成网状空间格局。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砚文说:“从化特色小镇看似无中生有,却是因势利导用活了绿色家底。”

鼓了腰包富脑袋乡村成创业热土

“西和村,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走进城郊街西和村文化广场,一面“村规民约墙”跳入眼帘。这是西和万花风情小镇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注脚。

“小镇年旅游收入超8000万元,村民鼓了腰包,还要富脑袋。”城郊街党工委书记钟梅芳说,“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产业,还要振兴文化,本土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根与魂。”

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带有城市符号的生活方式不再和乡村格格不入,而是成了从化美丽乡村的点缀。曾经专属于城市的咖啡馆,在从化村道转角处也可遇到,农民的双手不只拿锄头,也能调制咖啡。徜徉在从化特色小镇,仿佛处处都是“打卡点”,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创业者、投资人。

作为从化特色小镇创业先锋队的一员,80后邱稳庄放弃了在广州的多媒体设计工作,决心回家乡种水果。“在城市,少我一个不少。在农村,我却不可替代。”他说,“乡村振兴为农村留住了人才,让农民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五级书记”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心剂”

流溪河纵贯从化,是广州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保护好广州母亲河,是从化肩负的重任。2000年以来,为生态保护考量,以抑制北部发展为代价,占广州辖区面积近3成的从化,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比最低降到了约2%。

“能否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015年7月,庄悦群赴任从化区委书记后常常问自己,也问班子成员,“从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何找到区域发展的路子?”

2015年底,从化区委首次提出了“抓农村工作就是抓全区工作”的思路,划定了坚守“北部三镇不新上工业项目”的底线,让占从化70%的土地从制度上堵住了污染的隐患。同时,一场针对存量污染的防治攻坚战迅疾展开,流溪河泛起清波。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从化全面启动“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遴选112名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担当“领头雁”,从而形成了市、区、镇、村加村第一书记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局面。

地处流溪河畔的米埗村因岭南风貌高端民宿群而受外界关注。两年前,面对民宿这一陌生事物,当地村民犹豫不前。在村民质疑中,米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丽,带动当地党员干部率先凿开了自家的墙。

统揽但不包揽,从化注重发挥多元力量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为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农村建房乱象,从化出台全省首个《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为规范民宿业发展,从化率先试点民宿管理办法。

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说:“村委引入"村管"理念,通过整合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热心村民等各方力量参与公共秩序维护。”

新闻推荐

“金九银十”复式新盘大增

华标峰湖御境近期有大户型产品上市。李凤荷摄天悦江湾外立面效果图。陈白帆摄105平方米设计成复式三加一房。复式新品对...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