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居环境 增城乡村更美更宜居

增城日报 2019-09-25 09:43

风光旖旎的大埔围村、岭南文化浓厚的瓜岭村、干净整洁的碧潭村……从增城最南端走到最北端,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渐次展开,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近年来,增城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2018年增城出台《广州市增城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区全面铺开。

历时一年多,增城的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增城的乡村处处呈现出“青山绿水碧波荡漾,人行画中沐春风”的美景。

人居环境

从“脏乱差”变为“净美亮”

“以前村道杂草丛生,河水污染严重,臭味熏天,生活环境恶劣,自从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后,村里大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才能住得舒服。”丹邱村村干部说。

2012年,增城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并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当时我们选取中新镇霞迳村作为增城第一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让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泥砖房改造和村庄整治的全过程,确立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村民主体、企业主唱"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区新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以点带面,以面带全。2016年,增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广泛实施。“我们注重总结经验和教训,尝试根据村庄差异化的资源禀赋,探索美丽乡村的不同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成效显著的"明星村""模范村",如荔城街莲塘村、增江街大埔围村、新塘镇瓜岭村等。”区新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以来,增城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建设基层组织领导有力、村容整洁有序、生态环境良好、岭南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根据规划,到2019年底,全区284个村将达到省干净整洁村标准,192个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28个村率先创建省定特色精品村;到2020年底,全区247个村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36个村率先创建省特色精品村,实现农村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

完善基础设施

让村民生产生活更便利

在仙村文化广场,有一处名为“浣葛”的古风建筑非常夺人眼球,让人很难想象它是一个公厕。“我们将厕所的建筑与周围古香古色的风格融为一体,在设计上使用了仿古砖,名字"浣葛"取自红楼梦。这个公厕不仅美观雅致也便利了周边的居民,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仙村文化广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增城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简便实用、节约美观、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根据规划,2020年底前,增城乡村旅游区等公共场所将建设A级以上厕所,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个标准化公厕,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

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增城以创建“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为目标,统筹规划区域道路建设,全面推进镇(街)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三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底前,全区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达到92%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同时,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与水平,2020年底前实现行政村公交(客运)覆盖率100%。

此外,为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去年底,增城创新工作方法,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发管理“美丽乡村小天使”APP,通过这个应用程序,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全区各个镇街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通过"美丽乡村小天使"APP,可及时查看到某地人居环境出现问题的时间、地点、类型等信息。我们将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对问题进行整改,这种方式加快了增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进度。”区委乡村振兴办的相关负责人说。

多彩墙面

绘出农村生活新画卷

走进增江街大埔围村,除感受到村子的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外,还惊喜地发现在不少村民的房屋墙面上绘画了一幅幅动人的画作。有稻谷丰收,有荷花绽放,有村民努力奋斗的景象,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一幅幅墙绘勾勒出村民的生活场景,彰显了新时代村民的美好生活。

其实不只在大埔围村,在增城很多村子已经用墙绘美化村民的生活环境,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些画作大多出自黄文博等一群“90”后年轻人之手。2016年,他们成立π艺术空间,以大埔围为起点,用画笔为濠迳村、五联村、蒙花布村等50多个村庄的墙面增添文化色彩,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浓厚艺术氛围。

“每个村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绘画之前我们会先找到它们的个性点和共同点。我们的初衷是用几支笔、几瓶颜料来点缀苍白的墙面,让当地的文化色彩传承下去。”黄文博说。

多彩墙面绘出农村生活新画卷,将墙绘带入乡村,不仅装点了村民的生活,而且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向村民传递了知识、文化,墙壁变成了会“说话”的文化墙。

新闻推荐

增城“情趣课堂”在全市 历史教研活动中精彩献技

本报讯(通讯员金雪芳陈萍)9月19日下午,广州市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市级培训活动在广州市第二中学校本部六楼大礼堂进行,全市各区1...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