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寻宝 湾区扬帆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日臻成熟
根据统计,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19326亿元,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
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湾区如何引导海洋经济继续向好发展?又将如何实现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转变?记者深入采访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专家,揭开粤港澳大湾区向海洋寻宝的“秘笈”。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
海洋第三产业的占比高低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放眼国际,纽约、东京和旧金山三个湾区的海洋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80%。而根据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8年,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37.1∶6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8.5亿元、7169.9亿元和1182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9%和11.2%。
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低与区域特征有关。广东本身制造业基础比较强,三次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但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更高水平的服务业将有可能变成不可或缺的辅助产业。
与此同时,据向晓梅介绍,现在广东海洋第三产业里,单是滨海旅游业的占比就已超过一半,实际上海洋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需要优化,可考虑更多地服务于第二产业的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油气田等的发展,从而扩大金融、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规模,不断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提升整体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4年全国第一
海洋经济作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要性并非凭空而来。根据《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国统制〔2019〕13号),经自然资源部初步核算,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19326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海洋经济既是傲人的门面,也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到,大湾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而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于近期出台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第41条对广东发展海洋经济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推动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快省海洋实验室建设,打造集海工装备和海洋资源开发与应用于一体的海洋产业集群,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广东一直致力于建设海洋强省,最近还提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出沿海经济带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海洋的发展其实代表了广东全省整体的发展水平。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战略思路、布局,到地方充分利用广东的海洋资源、海洋基础条件来推动海洋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成效。另外,涉海城市和企业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有望年内出台
为了贯彻落实省发改委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紧随其后颁布了相应的19条措施,其中,在海洋经济方面,强调今年要制订实施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所谓海洋六大产业,也即上文提及的“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由于这六大海洋产业是广东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抓手,因此这个行动方案一直备受业内人士期待。日前,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方案制订的最新动态。
据悉,《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编制,海军航空大学何友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院士等专家及龙头企业代表均对方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省自然资源厅两次征求了沿海地级以上市政府和省有关单位意见,近期将会上报省政府审批。
而关于方案的内容,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广东省海洋六大产业2019年、2020年、2021年发展目标。基于各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链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创新平台、产业集聚区等方面,分别对海洋六大产业提出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此外,据了解,省财政从201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设立3亿元的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六大产业项目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2018年、2019年共支持海洋公共服务项目31个,金额10900万元,用于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益。
广州:南沙海洋经济全面开花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原国家海洋局确定广州为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之一。同年12月,原国家海洋局批复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经过近5年的建设,广州市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这其中,南沙区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冲刺世界一流
高端海洋装备基地
登上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气势恢宏的龙门吊和摩肩接踵的艘艘巨轮映入眼帘,这里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中船龙穴岛造船基地,自2004年起从珠江口的一片滩涂上开始选址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超大型船舶建造基地。基地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海上装备建造景象,厂区内、码头上摆放着许多“大家伙”。
“那边是我们为瑞典格特兰航运公司建造的燃油/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2号船,将在10月份完成交付。”华南地区最大造船厂——广船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广船国际关停了在荔湾区的造船业务,将全部造船产能和人员整体搬迁到南沙区龙穴岛,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造船设施。
这里正冲刺世界一流的高端海洋装备基地。今年5月广州市印发了《关于加快广州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打造国际邮轮全球采购船供配中心和修造中心,提升国际邮轮产业配套服务水平等,这无疑给广船国际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广船国际母公司中船集团也已把南沙龙穴基地定位为“向海洋安全装备、海洋科考装备、海洋运输装备和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四大海洋装备全面进军,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装备基地”。
向高端装备转型
造出多个全球首艘
2018年12月,广船国际建造的全球首艘载重量为44500吨的极地凝淅油轮顺利交付。这艘船同样按照俄罗斯船级社商业运输船最高冰区级别——Arc7级破冰能力设计,能全年在无破冰船引航的条件下航行和运输凝析油。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高速发展,我们在船舶制造领域已经逐步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该船项目经理周圣平说,完成全部产能转移搬迁的广船国际上岛后,便立即启动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调整工作,明确以建成国际领先的综合性海洋产业发展商为战略目标,协同发展防务、船海、科技应用三大产业。如今,广船国际造出了多类型的全球首艘巨轮。
此外,广船国际还造出了全球首艘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AUDAX(奥达克斯)”号、我国最大半潜船“新光华”号、全球首艘“天然气/燃油”双燃料高速豪华客滚船1号船“VISBORG(威斯堡)”号等。
绘就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高端海洋装备业只是南沙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南沙区发改局获悉,2019年纳入南沙区重点建设项目的涉海项目共6个,海洋经济已在南沙全面开花,绘就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南沙港铁路加快施工,近日铁路洪奇沥水道特大桥钢桁梁合龙,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未来南沙港集装箱班列将直达欧洲;11月17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正式开港运营,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年通过能力可达75万人次,将极大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体验邮轮出游;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在开展疏浚与陆域形成工程的疏浚外抛、疏浚吹填、拆除土石堤、水上建筑施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已完成EPC招标工作,建设提速;南沙港区粮食通用码头加快建设;南沙科研基地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南沙区有关负责人透露,南沙区“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着力优存量扩增量,以航运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务、科技创新、旅游健康等领域为重点,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南沙还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及其制品。南沙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1+1+10”产业政策体系,提出对新型研发机构资助最高1亿元的建设运行费;对新落户的船公司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政策涵盖了包括海洋经济在内的南沙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随着广州市进一步加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南沙新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日臻成熟,这将增强广州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助力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构建结构科学、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大湾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格局。(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广钢新城片区多了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样态公办学校省实荔湾:生长教育绽放每个生命
省实荔湾初一新生给大家“露一手”名校金枝玉叶2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蒋隽9月秋季新学期,广州市广钢新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