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将突破1700亿 住宅楼里的托育机构家长能放心么? “狂飙突进”的托育机构如何监管、规范成为当下要关注的课题
美国加州教育DRDP体系的老师在对托育机构老师进行培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看着日历的林女士,最近有点烦。还有两个星期,林女士的产假即将结束。她寻思着,如果把家中7个月大的娃送回老家给父母带,就要面临“两地相思”的苦楚;但如果把孩子留在身边,自己和先生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7个月的娃怎么办呢?
林女士的无奈,不是个案。奔波在城市当中的80后、90后们,大多数面临着双职工上班,无人带娃的困境。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占着“学前教育”的年龄,但并不属于当前“学前教育的管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0-3岁的托育机构,成为双职工家庭呼声最高、最需要的行业。这一行业,也成为不少资本眼中的“朝阳产业”。但如何能够放心地把0-3岁的孩子送进这些托育机构?是否有相应的参照标准?师资水平、价格费用等,都成为家长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面对这一“狂飙突进”的朝阳产业,家长如何选?有关部门如何管?统统都是大问题。
风起
政策加码,托育行业成为“朝阳产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妇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推进3岁以下托幼服务帮助妇女平衡工作家庭的提案》。该提案指出,有调查显示,目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低于一些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而家长的托幼需求却不容忽视,据相关调查显示,48.2%的被访者有0-3岁儿童托育服务需求,希望2岁半以内入托的比例为70.4%。
提案还指出,3岁以下托幼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来规划、领导全国3岁以下托幼事业发展,缺乏全国性的政策措施来指导、规范托幼事业发展,托幼服务亟须顶层设计规划,构建相关政策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文表示,为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发展,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以保障婴幼儿安全和健康。
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监管发牌的部门,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机构,民办托育机构实现备案制,不必要申请行政许可,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允许民办托育机构进行盈利性注册。
5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政策明确,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由于今年政府对托育行业的利好政策不断,也使得2019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托育年”。随着“利好”这股风一并刮来的,是大量的资本的进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中国托育行业已达成3笔融资,金额达1.4亿元人民币,是短期的热点投资领域。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托育市场的消费者意识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入托率,预计2019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将突破1700亿元。
发展
资本市场关注,家长期盼监管到位
当一个行业成为“朝阳行业”时,必然会引来资本的关注。如果说资本市场对此是兴奋的,那作为使用主体的父母来说,对此风潮的出现,更多的是顾虑与担忧。
记者在采访中不难发现,对送0-3岁的婴幼儿到托育机构一事,不少家长最大的顾虑源于对机构的安全性考虑,以及万一有不良情况发生,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是行政管理规范对此进行约束。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于7月9日公布《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述两份意见征求稿对非营利性托育机构与营利性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出了相关规定,围绕托育机构的功能职责、收托管理、保育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
以广州为例,在托育领域,广州暂时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但在今年早些时候,越秀区、海珠区等已做相关尝试。越秀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专业机构,向辖内常住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服务;海珠区则采取工会牵头、企业主导的方式,成立了首家职工子女托育中心。
就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如越秀区、海珠区这类由政府介入的托育形式尚算少数,当前市面上的托育机构大多以资本注入的营利性机构为主。这些托育机构,除了收费相对高昂外,场地、证照等问题也引发不少家长的担忧。
担忧
开在大楼里的托育机构可能没牌照缺师资
从2015年开始就在广州开设婴幼儿日托机构的Linda表示,他们属于较早介入这一行业的机构之一。“像我们这样开在楼里的托育机构,并不在少数。我们是属于拿了营业执照和买了场地险的。但据我所知,并不是每一家托育机构都有,这是非常大的隐患。”Linda说:“尤其是开在住宅楼里的某些机构,因为在住宅楼里经营,无法进行工商登记,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不负责的。”
据介绍,有些托育机构还存在没有教育咨询公司和家庭服务中心的牌照,“没有牌照,对消费者来说,是较大的风险。”Linda说。
除了牌照问题,托育机构里紧缺的专业师资,也是制约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此前一场名为“托育千亿市场,如何抢占风口先机”的活动上,MoreCare茂楷的创始人兼CEO蒋磊就谈到了当前托育机构里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师资不足,是制约这个行业的最大瓶颈。”蒋磊称,“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几乎主攻3-6岁,而缺少0-3岁范畴的教师培训。这个行业同时也缺乏管理人才,要求同行业当中服务满三年的人作为管理人才。”
艾乐教育的创始人丁一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师资是他当前在办托育中心时遇到的专业痛点,整个行业预计专业性人才缺口数以百万计。
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中常见的保育员和育婴师,虽然在“育”的方面经验丰富,资历深厚,但如果同时要求他们达到“教”的标准,对于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他们来说,就显得有点“强人所难”了。
当前,随着家长育儿观念的改变,单纯的看护孩子、保障孩子安全的传统托育,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复合型人才是这一行业的师资需求所在。
记者采访的当天,莱博蒂国际婴幼儿日托机构在其中一个园区邀请美国加州教育DRDP体系的老师,对机构的老师进行全员培训。Morecare茂楷也不约而同地在这一时段邀请美国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对老师进行指导。
0-3岁除了“谁来管”这个问题以外,还面临着“谁能管”的局面。能否破局,不能单靠市场来决定。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通讯员李彦勇梁荣忠)昨日,广州越秀警方通报:今年以来,越秀警方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命案积案攻坚部署要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