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上日程 社区护理站迎来东风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以及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老年人健康快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近日,国家卫健委专家对《意见》中的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进行了详细解读。业内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日益旺盛,而社区护理站这一形态有望迎来东风。
●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实习生谭丽婷
三年后所有养老机构要“+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我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这说明我国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进入老年后患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生活质量还不是很高。
《意见》提出要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
王海东介绍,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9项指标和23项具体的行动内容。
其中,2项结果性指标受人关注。一是在未来的10年,降低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这也是世卫组织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的一个指标。二是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3项对政府考核的硬指标则以2022年和2030年为时间节点。包括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不低于50%和9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要分别达到75%和90%;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的形式为入驻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在到2030年期间持续改善。此外还包括4项个人和社会的倡导性指标。
王海东介绍,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中,除了上述9项指标以外,还明确了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为居家养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比如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动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等。
广东尝试中医特色居家服务包
《意见》不仅为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出9项指标,还有23项具体行动内容。其中,在政府层面,将“深入开展中医药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列入其中。记者获悉,广东在此方面早有尝试。
广州市慈善医院医养结合研究院(以下简称为“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8月,是由省中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共同创办的社会组织,也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医养结合研究机构。2017年,研究院组织专家,根据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中医药健康居家养老服务包”,包括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估、中医体质辨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方案和操作规范,以及中医疗法和养生保健知识等内容;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方案,形成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居家康复服务包。
这些服务包与社会资本合作,通过护理站的形式,走入社区试点。截至目前,研究院联合广东康益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设康益(茶滘)护理站、康益沙园护理站、康益东漖护理站3家社区护理站,主要以政府购买模式为主,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康护服务。
社区护理站仍需培育市场
今年70多岁的夏姨就是护理站的受益者之一。患上老年痴呆长达十年的她,一直依靠女儿的照护,家庭不堪重负。护理站入驻沙园街后,工作人员不仅为她申请了长护险,而且经常教夏姨女儿一些基本的康复照护技巧,大大减轻了夏姨的家庭负担。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仅在广州,类似的社区护理站就达到70家左右。为了实现为社区内各类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覆盖,广州市在2018年4月专门出台《关于在社区建设护理站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宣传发动有需求的老年人以及家属接受护理站专业人员的服务,对试点护理站采用政府资助的形式予以支持。一年政府资助40万元的条款,吸引了不少护理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门护理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模式进行,但针对大众市场的自费服务,上门者寥寥。“一开始比较难的不是没有客户,而是没有客户相信。”海珠区一家护理站的经营人员向记者介绍,居民对这一新生事物仍抱有戒心,担心是否会推销保健品等。此外,目前除了长护险和政府购买的护理服务,普通大众需要自费支付上门护理服务,费用不菲也是一大瓶颈。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近日开始环评公示,为解决道路上电线杆林立、道路反复开挖问题,将建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