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遇难题 党员专业服务队来帮忙 荔湾区彩虹街推广“玻璃屋”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旧楼宇加装电梯,要到“玻璃屋”请“电梯通”指点迷津;河涌里出现了污染物,呼叫“乐行驷马涌”的民间河长来“诊治”;暴雨天遇到水浸街,应急抢险突击队随时为你保驾护航……生活在荔湾区彩虹街,街坊们无论碰上什么困难总能找到懂行的“专家”来答疑解惑。
近年来,荔湾区彩虹街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党员服务网络,推广“玻璃屋”志愿者团队建设模式,打造了一支支专业的党员服务队伍,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创建“玻璃屋”为搭建“幸福梯”出谋划策
在广州,如果要问“去边度了解老楼加装电梯?”“行家”一定会说:“当然是荔湾区彩虹街的玻璃屋啦!”玻璃屋位于荔湾区彩虹街周门街118号,在广州市内颇有名气,几乎成为广州市旧楼加装电梯当事人“取经问道”的首选地和矛盾调解室。
2017年的春天,随着旧楼宇加装电梯成为全城热议的话题,彩虹街坊加装电梯的心愿越来越迫切,有经验、有担当的领路人角色必不可少。2017年5月13日,彩虹街推进旧楼加装电梯工作服务站(俗称“玻璃屋”)在彩虹街党工委的支持指导下正式成立,一群以退休长者为主、有着成功装梯经验来自彩虹街不同社区的志同道合的热心人聚到一起,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志愿为推进旧楼加装电梯工作付出辛勤的劳动。
在玻璃屋里做志愿者的绝大多数是退休党员,还有刚刚退下戎装回到社区发光发热的复退军人。梁伟元、董义德、梁伟佳、陈柱楠……一个个亲切的名字已经成为彩虹街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的代言人。他们把街坊邻里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把彩虹辖内每一栋为居民带来幸福便利的电梯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有了热心党员的积极牵头,不仅电梯加装工作事半功倍,邻里关系也得到了促进。荔华楼的“大家长”梁伟元感慨,过去,大家关上门谁都不认识谁,通过加装电梯,楼上楼下的邻居相互熟悉了,“电梯建好后,逢年过节我们就在大院里摆团圆饭,最初只是街坊们的聚餐,后来大家都邀请亲戚朋友来分享这份快乐,到最近的一次聚餐,还有街坊请来了远在美国的家人回来吃饭。家园的变化,不仅让居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还让远在海外的同胞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
“玻璃屋”党员服务模式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民主自治,通过加装电梯这一项目载体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为党建引领特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探索了新路。
截至7月15日,彩虹街已成立加装电梯筹备组145个,累计79栋已发建设许可证,同意批前公示101栋,“百梯万人党旗红”书记项目启动以来已有33栋旧楼宇成功加装电梯并竣工验收,其中22栋已经取得政府奖励金。在“玻璃屋”志愿者的大力带动下,“幸福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彩虹地区拔地而起。记者从彩虹街党工委了解到,目前,彩虹街正在筹建玻璃屋党组织,将广泛凝聚社区党员力量,培育党员的梯队形发展,使玻璃屋的服务更具专业性、延续性、多元化和年轻化。
培育河涌卫士 热心党员组成“水质检测组”
“玻璃屋”模式彰显了社区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的无穷力量,让人们看到专业事由专业人来做的高质高效。目前,“玻璃屋”模式经验正在彩虹街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广泛推广。
荔湾自古以来水网密布,一条条流经西关土地的河涌滋养着老广州的生活,水环境保护也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近年来,彩虹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辖内驷马涌保护工作,群策群力解决河涌治理问题。成功打造了“乐行驷马涌”护涌小组。
乐行驷马涌小组是以慕容燊林等热心党员为核心的彩虹居民在彩虹街党工委的支持以及专业社工的帮助下组建的,这支服务队坚持每周三巡查驷马涌。在河涌巡查过程中,成员除了观察河涌颜色、两岸环境、有无垃圾、有无工厂进行偷排等,还要对河涌水的浊度、温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外,小组还通过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的方式,宣传、倡议更多人来保护驷马涌。而这些熟能生巧的行动背后,是小组成员们不断努力学习水环保相关知识的结果,久而久之,小组成员都成为了河涌治理的专家,他们不求回报,为营造良好的家园环境贡献力量。
打造社区“朋友圈”
共建共享生活网
培育专业的党员服务团队,投入相应的社会治理工作,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复制“玻璃屋”的成功模式,彩虹街为此进行了诸多尝试。今年四月底,彩虹街在荔湾区率先组建党员突击队,组织执法队员、出管队员等有城市管理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建成应急抢险突击队,以应对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热心社区党员建成党员志愿者突击队,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为家园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7月1日,彩虹街党工委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荔湾区分局、西关外国语学校等11个单位党组织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打造彩虹地区“党建大联盟”,实现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
对此,彩虹街党工委书记刘文浩表示,未来街道将通过创新“社区大党委”设置,广泛吸纳驻社区机团单位、社区服务与协管机构、“两新”党组织等共驻共建,以“社区大党委”为平台,以社区活动为载体,最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朋友圈”,健全荔湾区“你呼我应、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民心在基层汇聚、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延伸。
新闻推荐
中考提前批高优线686分 提前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设为616分 较去年提高6分
童欣肖梓昂张芃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多才多艺是“标配”不“苦学”靠“巧学”根据广州市招考办的统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