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 车陂涌碧道美上天了天河区唯一碧道试点段启动建设,长约2.8公里,2020年5月完成
[摘要]天河区唯一碧道试点段启动建设,长约2.8公里,2020年5月完成
5月底,广州市河长办公布《广州市碧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披露了全市碧道建设的详细内容。方案指出,广州要在2022年底前建成1000公里以上的碧道,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2019年内,各区分别完成一条长度不小于5公里的碧道试点建设工作。
前不久,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天河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南都记者看到,车陂涌(文化水乡段)将作为天河区唯一碧道建设试点段,打造一条长约2.8公里的文化水乡碧道。该段是车陂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每年举办龙舟赛事的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天河区唯一碧道建设试点段
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上,一份《天河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稿)》,道出了此次碧道建设的意义。
从2010年起,广州市建成了流溪河、芙蓉嶂、增江、天麓湖、莲花山、滨海等6条主干绿道,串联起多个城市景观节点,几乎连通了广州所有历史人文底蕴最足和自然景观最美的地段,总覆盖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随着绿道建设的推进,目前全市绿道总长3500公里,其中临水绿道1220公里。
2018年12月底,广州制定全市碧道建设方案。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特色,打造“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交通衔接与换乘便捷、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碧道-景点-交通衔接的碧道线路”,2020年底前全市将建成1883公里碧道。
在各区碧道建设试点任务表中,记者看到,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被纳入了广州11区碧道建设试点之一,也是天河区唯一碧道建设试点段。
研究报告指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的建设是为了弘扬车陂涌龙舟赛从1978年恢复后30年没有间断的文化行为。据了解,车陂村具有历史悠久的龙舟文化,文化水乡段作为龙舟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既是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每年举办龙舟赛事的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因此,该段的设计在于突出其龙舟文化的特点,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的户外场所。
据悉,该项目由市、区财政投资6000余万元,预计今年9月开始施工,2020年5月完成建设。
全长约2.8公里,共三大特色分段
招标公告显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的项目工程范围北至广园快速,南至黄埔大道东,下穿中山大道,河道全长约2.8公里,两岸岸线长约5.6公里,总设计面积为10公顷,打造范围为河岸两侧6~8米,及相邻周边城市绿地。
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0.77公里的核心段河道,该段建设将打开车陂公园的围墙边界,结合节庆赛事及日常游览,打造活动场地和观赛台;其二是2.03公里标准段河道,涉及内容包括辅装提升改造,驳岸栏杆微改造,绿化植物的优化提升,以及补充基础照明和家具小品。
而根据空间特色,文化水乡段被划分为“水乡生态段”“水乡庆典段”“水乡门户段”三大特色分段。
其中,“水乡生态段”由“汇龙桥至广园路”,两岸共2.6公里岸线,这里绿坡护岸,植被空间与植物状况较为完善,定位特色为“沿线海绵,生态自然”。“水乡庆典段”由“汇龙桥至观龙桥”,这里是承办龙舟赛的主要河段,村落活动也十分活跃,两岸共1.5公里步道,将成为今后文化庆典的重要场所。而“水乡门户段”由“黄埔大道东至观龙桥”路段,此为“招景胜景”的首要区段,处于三涌交汇处,河面宽度较大,将打造成形象开阔的车陂“招景门户”。
“四桥六景”展现独特龙舟风情
车陂龙舟文化浓厚,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成为天河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车陂龙舟广场是广府龙舟文化的典型代表,2017年被正式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龙、采青、赛龙、招景、藏龙、散龙,每年车陂龙舟赛的传统仪式,吸引着不少爱好者打卡。为了传承这一独特文化,车陂涌文化水乡段将打造一条2公里的龙舟情景长廊。
《天河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工程方案》显示,项目将结合龙舟文化的精髓,打造车陂“四桥六景”。“四桥”为迎龙桥、观龙桥、龙溪桥、汇龙桥;“六景”为赛龙夺锦、祥龙腾跃、飞龙盘舞、百龙汇聚、潜龙溯源、游龙展翠,此“六景”分别位于龙舟观赛台、同章简公祠、龙舟戏台与晴川苏公祠、游龙观景台、船坞展览馆、展馆码头广场等地。
此外,工程主要通过“岸”“铺”“园”“灯”“绿”“具”六部分,构建3公里生态绿岸岸线,以丰富的植栽体现水岸生态多样性。设计2.6公里景美岸绿岸线,新增两岸3.8公顷海绵斑块,整合沿线剩余口袋空间,构筑绿色海绵公园。据统计,碧道将释放18个口袋空间,总面积达7502平方米。
碧道建成后,车行道宽4米-5.5米,除保留必要的交通及应急机动车通行功能外,不鼓励机动车进入滨水空间及停车,将有限空间还河于民,留出通行的慢行碧道及社区服务的口袋公园。
实地走访
施工路面狭窄,村民盼更大的活动空间
7月12日,记者实地走访了相关改造路段发现,核心打造的河道路段设立了明显的龙舟文化宣传栏,一篇《一水同舟赋》讲述着车陂人世代传承的龙舟情,路面标志牌也清晰可见。
此时的观龙台部分已经开展施工,由于工程尚未全面展开,《天河区车陂涌(文化水乡段)碧道建设工程方案》指明的诸多问题依旧突出。记者看到,沿河路段停放了许多车辆,使得本身狭窄的路面更加拥挤,而临时车库等处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记者观察发现,此处建筑较为密集,人流、车流量较大,而路面不少地方坑坑洼洼,走在路上需要十分小心。
相比之下,记者在车陂公园看到,这里的道路平整、干净,车流也较少,又少村民在这里纳凉。当被问及此番改造工程时,一位上了年纪、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爷表示,自己闲暇时喜欢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沿河的树下打牌、聊天,但经常没有空的地方。“以后地方大了,打牌也不用愁了”。另一位村民表示,车陂涌能成为碧道建设试点段,对于村民来说自然是一件喜事,“道路宽了,绿化多了,车辆少了,就能多带着孩子出来走走了”。
采写:南都记者莫郅骅实习生王飞
图片源于AECOM、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GDAD)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龙锟通讯员穗协宣)昨日,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率市政协经济委、教科卫体委负责人到天河区调研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