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增城区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增城日报 2019-06-17 06:37

实行增城籍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是增城区2010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增城区受惠学生约12.89万人次,免费资金约1.76亿元。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实现了“鼓励更多的初中毕业上高中、考大学和让更多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得一技之长”的目标,对提高增城区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市民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减轻家庭贫困学生经济压力

2010年秋季学期起,增城区率先实行增城籍学生享受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以实施增城区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为抓手,鼓励、支持、帮助更多的学生读上高中、考上大学,努力提高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市民素质。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对象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类学校两个类别。普通高中免费对象为具有增城区户籍、在本区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在本区外普通高中就读的增城户籍学生不予免费;中等职业类学校免费对象是指具有增城区户籍,或具有农村或城镇非农户籍的学生同样实行免费。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含免学费和免课本资料费。实施的免学费标准为本区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学费依照学校等级标准给予全额免除,中等职业类学校按普通高中同级学校标准给予免除。课本资料费的免费标准为普通高中每学年440元,中等职业学校为每学年300元。减免后,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学费差额部分由学生负担。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实施,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减轻了经济压力,消除后顾之忧,对鼓励学生奋发图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增城区初中三年保留率,降低学生非正常辍学率。近两年,增城区初中学生非正常辍学率有效控制在1%以内。

积极完善落实扶贫助学机制

在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基础上,增城区积极完善落实扶贫助学机制,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增城区对增城区户籍“持证”困难家庭学生(即持有市民政部门核发的有效《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证》《广州市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五保供养证》或市总工会核发的有效《特困职工证》其中之一)、残疾学生、孤儿学生、农村纯女户(一女、二女)家庭学生、参战涉核人员子女学生以及非“持证”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对普通高中“持证”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及家庭贫困证明学生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其他类别学生的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职校“持证”困难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其他类别学生的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确保增城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贫失学。

增城区还大力实施“送一程”工程,对当年高考考上本科和大专的家庭贫困学生分别给予6000元和4000元的一次性扶助,确保高考上线家庭贫困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这一配套扶困助学政策的实施与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相辅相成,对促进增城区高中优质发展,提高增城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荔城街拆除5宗涉河违法建设

本报讯(记者陈惠瑜杜兰梅)荔城街6月10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八坑水库周边的5宗违法建设进行拆除,拆除面积约420平方米。...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