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校长孙德明,耕耘教育一线数十年,见证长安教育发展 从教学“万金油”到教育改革实践者
【编者按】目前,“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报告会在长安全面铺开,15名宣讲员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不少于45场报告会。会上,宣讲员们将以个人的身边事,引出长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自即日起,本报聚焦宣讲员的小故事,推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报告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我深感自己的肩头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使命。”6月5日下午,长安举办了首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报告会,退休老校长孙德明率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从1976年站上讲台,到光荣离休离开一线岗位,孙德明是长安教育不断进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亲历者。工作40多年中,他从一人教多门课程的“万金油”,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改革者,见证了长安教育从弱到强、从无到有。他说,“我为教育奉献很快乐,一生无悔。”
教学“万金油”
为学生自学英语自购教材
1975年高中毕业后,孙德明在上沙务农。半年后选拔到学校当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尽管时隔43年,孙德明清晰地记得,他梦想成真那一刻的激动。
“当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孙德明说,走上三尺讲台,令他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为了培育下一代,为了家乡和祖国的明天更繁荣,要用心做好本职工作。“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但作为老师,一定要教好学生,不能误人子弟。”
孙德明的教学生涯从上沙小学(现中山小学)起步,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在祠堂或者低矮的瓦房里,他靠自己的毅力,不断进修学习,掌握了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基本功,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长安学子启蒙,为长安发展育才。先后任教过霄边小学(现长安二小)、中心小学,后在长安镇文教办工作。2003年,他来到长安镇中心小学任校长。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长安第一批教师,孙德明是出了名的“万金油”,常常要完成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上沙小学任教的8年里,先后教过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不管学校分配什么教学任务,他从不讨价还价,而是克服困难,认真完成。
尤其是英语课,他自己都不会,如何教好学生。为此孙德明感到压力和责任。为了不耽误学生,他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我自费购买收音机学习英语,利用周末和假期,多次到广州、莞城图书馆购买自学教材,向专业老师请教。每天早早起床背单词、练发音,晚上学习、备课到深更半夜。”孙德明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英语自学和教学的路上,孙德明收获很大,不仅自己英语水平有很大提高,也较好完成了英语教学任务。后来在文教办工作期间,还兼任英语教研员,用自己的经历指导全镇英语老师改进工作。
教改实践者
以“科技+艺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003年,孙德明调入长安镇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成为长安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
在他的带领下,中心小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省市各级荣誉接踵而至。从首届百佳特色小学,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再到广东省书法教育名校,全校师生每年获得镇级以上奖项1000多个。孙德明提议创建的小莲花艺术团,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常客”,舞蹈节目多次在全国、省、市夺得金奖。
教育和教学是有机结合体,而育人应该放在第一位,老师要更注重学生人格的培育。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孙德明是坚持这样做的,他不要求每个学生成才,却努力教会他们做人。
他还倡导成立了“心理倾谈室”“班主任工作室”,设立“无批评日”,营造“文明、好学、活泼、进取”的学风,让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成长。同时,以“科技、艺术”为主要抓手,创设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
孙德明设立了“开放书架”“自由书法课堂”和“书画作品长廊”,组织起40多个兴趣活动小组,既满足了学生兴趣学习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任职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聘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兼职教授。
如今,长安教育实现了由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教育现代化先进镇。
看到长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孙德明无比欣慰。他说,“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是我心中装着的依然是教育。我现在还兼任市督学,负责长安西片区6所公民办学校的相应工作,在发展公民办教育领域发挥余热,为我的家乡——长安镇的教育事业继续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林亚茗通讯员/马学涛南海)6月10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联合航次启动,4艘海洋科考船分别从...